谢枕川已经皱起了眉。
郭调原以为谢大人既已入赘,自然是事事依从夫人所言,如今看来,这个家里仍旧是他做主嘛。
他不自觉屏息凝神,正担忧谢大人是否会责怪夫人,却听得他温声道:“我昨日不是已经为你煮了绿豆汤了么,你今日若是又喝,恐怕寒凉伤胃。”
郭调一时竟没回过神来,这话里的信息量太大,他还在怀疑自己听错了。
门外说话的女子已经抱着青瓷汤盅进来了,也正如他所想,的确是是一位绝世佳人,甚至比他在边关见过的雪山明月还要清灵三分。
“那是给军营大家一起煮的,而且也不是我喝,是你喝,”梨瓷眉眼弯弯,瞧见了呆立在一旁的郭调,又问道:“这位是?”
“这是我在三千营的副手。”谢枕川转头看向郭调,微微挑眉。
w?a?n?g?址?发?布?Y?e??????ù?w???n?2???2????????ō?
郭调也很识趣,连忙拱手道:“末将郭调,见过嫂夫人。”
“郭将军辛苦。”梨瓷也还了一礼。
她方才在马车上睡着了,不知三千营中实情,此刻便很捧场地夸赞道:“不愧是三千营将士,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这话说得郭调更不好意思了,常年风吹日晒的脸上此刻竟然也看得出微微发红。
他在心中下定决心,回去一定要好好操练一番那群死小子,免得日后在梨夫人面前丢了脸面。
谢枕川接过汤盅,瓷器在案几上不轻不重地磕了一下,道:“郭调,你方才不是说你还有事?”
郭调连忙点头,只是脑子反应还有些慢,想不起是何事了。
谢枕川语气凉凉,“自领军棍五十。”
郭调这才后知后觉,自己若是再在这营房内待下去,五十恐怕就要变一百了。
“是!”他赶紧领命,飞一般地逃走了。
营帐外搭了棚施粥,提督夫人慷慨解囊的消息不胫而走,流言更是传得飞快。
“听说提督大人为了当梨家的赘婿,和探花郎大打出手,争得你死我活!”
“何止,还在梨府门前跪了三天三夜。”
“听闻梨府里的家事都是谢大人一手包办的,谢大人还朝后无暇家事,这才带着夫人搬回了信国公府。”
……
等到郭调挨完打,在军医处讨了药来,流言已变成了“谢大人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娘子人美心善不说,十几万两的银票随手就给了;他为了入赘梨家,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讨夫人欢心,每日寅时便起来给夫人熬燕窝粥……”
军医将外伤药递给他,悄悄打听,“你既是谢大人的副将,以你对他的了解,不知传言有几分真啊?”
郭调死死闭着嘴巴,一言不发。
以他对谢大人的了解,这流言说的很可能是事实,但是也因此变得更可怕了。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阿瓷(大大方方):反正你都入赘了,软饭不吃白不吃。
小谢(试探性吃了一口):好吃,爱吃。
第117章青梅
◎俯身替她将青梅拾了起来,放回篮中。◎
谢枕川虽是初任三千营提督,并不急于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驭人之道,总归是要恩威并施。
有自家娘子替他掏钱垫付拖欠军饷在先,谢枕川很快便赢得军中上下拥护。而后他又在校场“指点”了几名精锐的骑射和武艺,不过半日,三千营中已无人不服。
至于那些暗藏心思的刺头,或是盘踞军中多年、已经立起门户的军吏,他暂且按兵不动。这几年的军饷账目尚未理清,待查明了旧账,再一并清算也不迟。眼下若打草惊蛇,反倒耽误了他日后追缴赃款,填补入赘聘礼的亏空。
谢枕川在三千营里边忙碌的时候,梨瓷也未闲着。
她今日虽然是光明正大和谢枕川一起来的,不过女子在军营终究不便,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她便和裕冬出了营地,在附近闲逛。
三千营虽然地处偏远,但三千骑兵常年驻扎在此,附近慢慢地也聚起了人烟。
此处最多的就是钉马掌、补马鞍之类的铁匠铺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酒肆的生意也很不错,至于那些零嘴点心,便比寻常集市上售卖的粗糙许多,梨瓷不大兴趣,反倒在酒肆面前停了下来。
此处往来多是军中汉子,卖的自然也是烈酒。偶有家眷来探,才会备些清淡的甜酿。
难得见梨瓷这般貌美又年轻的小娘子,掌柜的原以为是为家中父兄买酒,见她已经盘发,立刻机灵地*改了口,堆起笑脸热络招呼道:“夫人可是要买酒?我这儿的酒最好不过了,三大营中各处分销,哪个从军的没有喝过,大家都说好!”
尚未掀开酒缸,各色酒香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