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高楼大厦这会儿是真没有。
车站对面那栋三层楼的国营旅社,就算是顶顶气派的“大高楼”了。
墙皮被日晒雨淋的都翘了边儿,灰扑扑的,窗户玻璃也蒙著一层灰,可在这个时候的县城,它就是“地標”!
之所以离开车站,是因为阿想去看看老鬼他们开的小吃店,他们这个小吃店在村里已经被传的神乎其神,因为,村里有好几个人被老鬼他们带过去打工了。
陈远航看看手錶,差不多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了,那就去老鬼他们店里简单吃一顿,吃完饭再坐下午的班车到市里也不晚。
这时,几个在车站门口蹲活的人力三轮车夫围了上来,热情地招揽著:“阿婆,去哪几坐车不坐”
“不坐,不坐———”阿和老娘都连连摆手,这可享受不起。
陈远航可不想用腿量,问道:“到鱼市多少钱”
陈远航想带她们到鱼市那个新店去看看。
新店开业后,他还没去看过“3毛钱!”
3毛钱也不贵,从车站到鱼市至少有3里地。
“航子,別那个冤枉钱了,咱们走过去吧”老娘拉了拉他的衣角。
“走吧,坐上去,也就几毛钱,如果时间耽误的太久,下午的班车就赶不上了!”陈远航已经招手让三轮车过来停好了。
阿和老娘无奈,坐上了车,一辆车本来只能坐两个人,郑佳佳和阿、老娘挤了挤,挤上了一辆车,陈远航和梁明亮上了另外一辆车。
一路上,阿嬤和老娘对啥事都很新奇。他们走的是县城主干道。
百货公司、邮电局、副食品商店等国营单位赫然在列。
百货公司里,玻璃柜檯擦得亮,里面陈列著“飞鸽”牌自行车、印著双喜的搪瓷脸盆、鲜艷的“的確良”布料。
副食品店前,凭票购物的队伍早已排成长龙,人们提著篮子或网兜,安静地等待著,
眼神里却藏看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国营饭店那玻璃橱窗擦得倒是亮堂,里面著半人高的蒸笼,正“呼呼”地往外喷著白汽儿,那肉包子的香味儿,隔老远就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
这县城的主路上,也並非全是肃穆的国营单位。
街角处,悄然滋生出几处生机勃勃的小小市集。
卖麦芽的老头推著哎呀作响的小车来了,车上架著一块光滑的大理石板,他熟练地搅动、拉扯著琥珀色的稀,甜腻的香气丝丝缕缕,勾引著路过的孩子。
孩子们围拢著,眼睛亮晶晶地盯著那神奇的拉扯动作,几分钱便能换得一小块,用两根小竹棍小心地缠绕著,边走边拉出长长的、闪亮的丝。
“这城里真热闹啊!”阿禁不住感嘆道,
三轮车师傅带著点骄傲,接话道:“老嫂子,没见过这么多人吧这才哪到哪儿等早晚上下班的时候,这条路上人挨人人挤人———“
很快就到了沙县小吃鱼市店,正值午饭时间,这里的吃饭的人比县医院那边的人还多。
还是狗子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陈远航一行人,连忙跑过来热情地招呼著:“陈哥,你怎么来了叔婆、阿婶、嫂子“过来看看你们的生意咋样”陈远航瞅了瞅,別说空桌子了,就连空凳子都没有。
一个40多岁的大哥,坐在一个高脚凳上,翘著二郎腿,把一个破破烂烂的皮包放在腿上,端著碗呼嚕嚕地吃著。
狗子从旁边一家门店借来了几个凳子,先让陈远航他们坐下来。
这个店目前掛在狗子的名下,狗子一直在这里管理。
咸鱼和土豆也在这边,还有他们几个的兄弟姐妹,都是一个人村里的人,抽空过来给陈远航他们打招呼。
“我们准备去市里,路过县城就过来看看,给我们隨便来点吃的,吃完我们就走!”
陈远航对狗子说道。
狗子答应一声,赶紧去准备去了。
很快,几碗扁肉和几笼烧麦就被端了过来,也没有桌子,狗子又去借了两张凳子拼在一起当成个桌子。
“陈哥,我去叫鬼哥过来”
陈远航摆摆手:“別叫了,我们吃完就走。你这生意挺不错,我就放心了!”
“嗯,这边店面大,营业额比县医院那边高———“
陈远航让大家动筷子:“阿嬤,娘,佳佳,梁大夫,都快尝尝,看看味道咋样”
梁明亮还没动筷子,就夸道:“这么多人来吃饭,味道肯定不错!”
郑佳佳挑了一个扁肉,轻轻咬了一半,看陈远航正看她,连连点头:“好吃!香!”
老娘喝了一口汤,也赞道:“这汤也很鲜!”
这时,阿鬼又端了两碗豆腐丸过来,闻言,便笑道:“这些还都是陈哥教我们做的!”
“啥航子教的航子,你还会做这些”老娘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