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重回1983当村医 > 第204章 杂交手术 心臟稳定器

第204章 杂交手术 心臟稳定器(1 / 3)

第204章 杂交手术 心臟稳定器

听起来很完美,对吧

体外循环机就像是一个临时替代心臟和肺臟工作的“生命维持系统”,但是,这个系统並非万能,也绝非没有代价,体外循环本身也会带来一系列全身性的生理干扰,比如血液成分破坏、炎症反应激活、凝血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等,这些副作用,也会隨著体外循环时间的延长而指数级增加!

在体外循环支持下的心臟停跳手术中,心臟停跳的安全时间窗没有绝对上限,有的人能安全挺过6个小时,有的人可能连30分钟就挺不过来,这取决於患者的基础体质、体外循环的管理水平,

甚至於有那么一点点的玄学。

正常情况来说,基础低温,也就是32-34c,3个小时之內为宜;3一一6个小时,必须要有多器官保护措施,包括血停搏液+多通道灌注+深低温(28-32c)+脑氧监测。

超过6小时的心臟停跳,即使採用了最先进的保护技术,也被认为是进入了极高风险区域,术后出现严重併发症,甚至死亡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当然,这个时间是21世纪之后在各项技术保护非常先进的前提下的相对安全的时间。

前世,陈远航记得心臟停跳最长的是在日本东京一个病例,停跳8个小时,病人虽然存活了下来但需长期肾透析;梅奥诊所的一个二次心臟手术+全主动脉置换,心臟停跳7小时15分钟,结果是术后脑梗致轻度偏瘫。

面对女王堂兄这颗“千疮百孔”的心臟,手术团队制定了更加精密的方案,將手术拆分为15个关键环节,包括开胸、血管游离、瓣膜修復、主动脉置换等,分別预估操作时长,精確到30秒区间。

同时,针对患者高龄体弱特点,额外增加20%缓衝时间。

结果令人室息,整个手术超过7个小时,全程停跳方案需要5小时12分钟,远超1984年全球心臟外科的安全红线一一当时有记录的最长成功停跳案例是1982年梅奥诊所的3小时48分钟。

主要原因还是器官保护技术还不过硬。

比如说,心肌保护液原始,当时主流的高钾冷晶体停跳液仅能低温休眠心肌,无法提供能量底物,超时后心肌atp储量就会耗尽。

就像冬眠的动物如果储备的脂肪耗尽了就会死掉一样,心肌细胞里的能量一旦耗尽,细胞就开始不可逆地死亡再比如,这个年代使用的体外循环机器里有个核心部件,叫做老式鼓泡式氧合器,它的原理很粗暴:就像用管子往水里吹气泡来给水增氧一样,直接让氧气泡和血液混合。

听起来挺好可问题也不小!

那些乱冲乱撞的气泡和粗糙的管道表面,会像搅拌机一样疯狂破坏血液里的脆弱成分,尤其是血小板!

使用这种老式氧合器超过3小时,病人的血小板数量能直接掉40%以上,血小板是凝血的,凝血的血小板不足,就会导致渗血。

还有,这个年代的脑保护手段也比较匱乏,没有实时脑氧监测仪,深低温(28c)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丧失,易致隱匿性脑梗。

去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一例主动脉手术停跳4小时15分钟,患者术后永久性痴呆。

怎么办

“只有施行杂交手术了!”陈远航一锤定音。

所谓的杂交手术,就是在同一台手术中分阶段或分区域组合使用心臟停跳手术和心臟不停跳手术。

心臟不停跳手术並不是陈远航首创,早在1960年代就有医生开始做心臟不停跳手术。

它是利用物理手段让心臟部分跳动的没那么剧烈,这就要用到一个器械,心臟稳定器,这个东西不是让人心臟整体不跳(不可能做到),而是用多个带有小吸盘的器械臂,精准地吸住心臟表面需要动刀的那个特定小块区域,把这个小局部压平固定住,让它在一蹦一跳的心臟上形成一个相对平静的“孤岛”,为手术提供稳定的操作视野。

心臟不停跳对术者的要求更高,术者必须掌握“动態缝合术”。

所谓的“动態缝合术”,就是术者的手隨心臟搏动同步微移,针距误差lt;0.5。

有人做如此比喻:在跳动心臟上缝合1血管,难度相当於“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穿针引线”。

经过商量之后,决定分开来做,先做可以用心臟不停跳的“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左心耳缝闭术”,二尖瓣、三尖瓣、左心耳都是心臟的“相对静止区”,可以进行心臟不停跳手术;

而“手术+升主动脉置换术”就必须在心臟停跳下进行手术了。

这台手术仍旧是陈远航第一主刀,斯坦普教授和西格尔教授自愿为第二、第三主刀,如此长时间的手术,仅凭陈远航一个人来做,简直是不可能的。

三位主刀可以像跑马拉松接力一样,互相轮换、互相支持,各自承担一部分关键操作,保持精准和

最新小说: 误入灵网,我吹的牛成真了! 17K阅读分享世界 武神空间 火影之升仙得道 化神 魔界龙羽生 神之代号零 我的女徒弟,个个居心叵测 影视世界从小捨得开始 称帝悔我婚?灭国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