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也该走到了尽头。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但昭武帝对内又不是暴君,他不可能一怒就随机拉一个明德殿的官员去死,所以,明德殿的官员纵然怕昭武帝,但实际上,他们只要自身清白,他们不会有什么事。
再说了,“我以前又不是没发过脾气,他们那时并没有这种‘不约而同’。”
实际上,朝臣们的这种‘不约而同’固然有希望秦王能来,昭武帝脾气能平和的希冀,但这种想法下的,是他们发自内心对顾丛嘉的接纳,他们接纳秦王在这个年龄能够参政议政,认可秦王上朝的资格,这一切,出自于秦王本身,而不是因为昭武帝的宠爱。
因为认可秦王的上朝资格,所以才会想秦王在就好了,若是朝臣反对秦王的上朝,那么秦王没来他们只会高兴,而不会惋惜。
顾丛嘉犀利点评:“实质上,这种‘不约而同’还是想把我推出去顶包。”
昭武帝,昭武帝嘴角抽了抽,好好好,你小子,是油盐不进啊。
昭武帝还想在说些什么,比如,朝臣们固然有这种想法,但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从这种想法中透露的意味,他们接纳了顾丛嘉的上朝资格!
顾丛嘉却打断了他,或许其他时候,从结果上看,他还能高兴一下,朝臣的能力认可,意味着他距离大位又进了一步,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并不想听昭武帝再说这些。
此时此刻,他仰头看着老父亲,心里软软的,这就是他的父亲,明明是昭武帝一手坚持顾丛嘉上朝的,会有这个结果,首功应该是昭武帝的,没有昭武帝的坚持,哪怕顾丛嘉再聪慧又能怎么样,没到年纪上朝就是没到年纪,他不可能向诸位朝臣展示,从而获得了其他兄弟在这个年纪没有的优势与特殊,但是,昭武帝并未提起,他只是单纯的为自己的孩子自豪。
他的父亲,明明那些朝臣们期待他去只是因为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