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要好好思索下的,最好是把吏部摘出来,让苏盛只关联苏齐贤。
那这样一来,这件事就不能这样汇报上去。
“此事做的不错,此事我记你一功,继续盯着苏盛,有事再来汇报于我。”
程尚书道,底下人退下了。
他在脑海思索该怎么让苏盛从吏部滚蛋,从而只牵连到苏齐贤。
只是,这世间的事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
正如苏丞相的设想和谋划,第一步,先大范围传播顾丛嘉谋害庶母苏昭仪这个事,迫使大理寺去宫中调查顾丛嘉,顺便给众人心里留下一抹印象,这样,等大理寺调查完之后,他添上的火才更有说服力。
但是,上次铺满京城,让康王弃母名声传遍的手段在此事上却不太好搞,此事,第一步,就卡住了。
直到现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相信此事,且,传播的很不顺利——不少在酒馆,客*栈谈论此事的人都被京兆尹抓了。
那京兆尹仿佛是开了天眼,总能准确无误的逮住谈论此事的人,甚至他们暗里安排的人也有几个被抓的。
苏丞相踱步,难道是陛下插手了此事?不,不对,要是陛下知道此等流言,绝对不会只是京兆尹抓人这么轻的动作。
皇宫高墙,探查宫中的消息很是不易,但同样的,底下的流言传到陛下耳边也是需要时间的,苏丞相抢的就是这段时间——他要趁昭武帝还不知道的时候,将顾丛嘉的名声敲出一条裂缝。
不然,等昭武帝知道了,此事决计不成。
而且,不仅京兆尹抓人迅速准确,传播流言的进程也比他想象中的慢多了,苏丞相想到这里就心头暗恨!
当初传播康王弃母名声的时候那么容易,现在想让顾丛嘉的名声沾点什么却这么困难,同是皇子,甚至民间只知秦王受宠,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他们就如此相信秦王!
都怪张文忠的死老头!临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