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出于上司对下属的关怀之情,还是对苏氏情报的打探,吏部尚书都理所当然的派了人去盯着苏盛。
但苏盛这样子,苏丞相又怎么放心,他当然也派了族人去看着苏盛,提醒他好好想想,少言,免得连累族人。
苏盛当然明白,正是因为苏氏族人,他才只能喝闷酒,不能口出无状,连累他人。
程尚书派人盯了苏盛几天,发现苏盛那小子就只顾闷头喝酒,喝的满身酒气,但嘴倒是严实,什么也不说。
这样几天后,程尚书便示意底下的人继续盯,有结果了再汇报他,现下有另一件事更为重要——不知何时,京城流言四起,说是苏昭仪之死有隐情,乃是秦王殿下所害,陛下偏袒秦王,所以苏昭仪死后连追封都没有,这是陛下为了让苏昭仪之死尽快平息之故。
毕竟,调查苏昭仪之死和调查正一品妃位之死的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程尚书初听这流言只觉一阵心惊,陛下偏袒,秦王害死苏昭仪……句句都在昭武帝的雷点上,如今再看到流言已传播至此,他敏锐的察觉到一种风雨欲来之感。
苏昭仪的追封怎么没了的,朝中都有所耳闻,但碍于康王之尊,无人多说,但现在竟然成了陛下包庇秦王之罪证……这后面要是没人推动,他是半点不信的。
还有传陛下偏袒的……谁这么勇?是苏齐贤那个老匹夫吗?
程尚书细细思索,不管是谁,这些流言都是要命的,他得好好看,不能被牵扯进去,也要小心谨慎,看能不能从中获取好处……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分得出精力再去听苏盛那小子每天喝闷酒怎样怎样。
恰好,苏丞相也是这么想的,大理寺查案实在是太慢了,就算查到线索指向秦王,也要思虑甚多,甚至可能直接放弃这个方向——秦王殿下,独一份的圣宠,他们又不是疯了,苏昭仪又算老几。
所以,需要他去推动,当民间流言大到一定程度之时,不管怎么样,大理寺都要上宫中查查的。毕竟,民间都传到这地步了,你不查,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