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又怎么样,现在的科举主考官,陈王没办法插手。
周朝科举,科举的主考官的人默认对此届学子有师生之谊,也就是,只要康王自己的人坐上了科举主考官的位置,那么他拉拢这些学子就有天然的优势。
这是一条拉拢学子的捷径,且光明正大。
昭武帝不会容忍亲王去四处结交未来的官员,他们也不敢如此行事,一不小心结党营私的罪名就扣脑门子上了。
毕竟,竞争对手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但,若是自己手底下的人成为科举主考官就不一样了,默认对学子有一份师生之谊的主考官在名次出来后为诸位学子庆贺而举办宴会,完全说得过去,康王一不小心路过并得知这场宴会,过去以亲王的身份鼓励诸位学子好好做事,效忠朝廷,也完全说得过去。
这样的走向,不会有人能说出什么的,最安全,也最便捷。
也正好补充一下军需案失去的势力,那些失去的心腹,不再偏向自己的老大臣们……都没关系,只要能拉拢此次恩科的学子,未来他依然势大。
想到这里,康王眼底的笑容已经完全掩饰不住了,他知道苏丞相为什么这么高兴了,本来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陈王,现在得知陈王插手不了主考官的事,那这主考官之位岂不是板上钉钉?!
至于赵王他们,康王没放在眼里,虽然军需案一局,康王一脉损失比其他人重,重到他们需要忌惮陈王,但现在陈王不参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氏,康王一脉依然比其他人势大。
而且,这一局,他们是联合不了的。
有些时候能联合,有些时候不能。
军需案是其他人说好的,对付康王,削弱康王一脉,但现在,科举主考官的位置要怎么说好,这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条拉拢学子的捷径,主考官之位对于他们夺位会有不少的助力,这,联合不了的。
本质上,他的皇弟们彼此也是对手。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