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族人.连恒安城里其他的人家,以前一听说他与母亲回来了.都是上赶着拜访送礼的,如今却过了两天还没见人上门。
人情冷暖,不过如此。
这件事让他心情郁郁.想要告诉父亲柳复.柳复却只顾着见客人.检查两个庶子的功课,安排他们附馆读书之事,见了他.也只是叫他好生读书,多劝抚母亲.除此之外再无别话口
柳东宁更加难受了.父亲不喜,母亲吵闹,妻子不合心意.兄弟又有隔阂.他只觉得家里虽大,自己却无处可去,只好窝在书房里.让小厮偷渡美酒进来小酌浇愁。
直到这时.柳东行方才带着文怡,心情很好地回来了。夫妻俩得了几日休闲时光,游山玩水,不亦乐乎。哪怕是寒风凛凛,也不能叫他们心头的喜忧减少半分。文怡直到下马车的前一刻,还在车厢里与东异十指交缠.耳鬓厮磨,只觉得自己如同身处温暖的春天般,心中柔情蜜意自不需提。
下车进了宅子.已经有伶俐的家人上来请安问好,报告柳复一家回来之事了。柳东行非常平静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然后回头对文怡说:“我去见二叔.你跟二婶她们问个安吧。一会儿咱们回房里整理带回来的礼物,尽量赶在这两天里分送到各房去。”手在袖下悄悄的捏了捏文怡的手指。
文怡脸微微一红.面上却不露异色.顺从地应了.便吩咐秋果领着人将行李送回客院去,自己带着润心去见柳顾氏。她心情正好,哪怕知道要去见的是柳顾氏,脸上也仍旧带着微笑。
到了上房,说来也巧.正好文娴、柳素、柳四太太和另两位柳太太都在。文怡先给柳顾氏见了礼,又一一拜见了几位长辈.问候她们的身体安康.然后又对文娴笑道:“二弟妹瞧着气色倒好.一路上辛苦了,没晕船吧?”
文娴心情有些纠结,这么多天来,唯一一个记得她会晕船的居然是文怡!连亲姑姑和丈夫都只知道责怪她在船上整天窝在房间不出门,却不肯听她辩解半句。只是她对文怡素来有些许心结.柳顾氏与几位婶娘又在场.她笑也不是,不理会也不是,一时间.竟不知怎么反应了.只得板着脸回答:“我没事。”显得十分生硬。
文怡心情好着呢.也没把她的态度当回事.笑着转向柳素,说起了家常口柳素笑着应答几句,小心地看了嫡母一眼.便稍稍退后几步。文怡知她难处,也不多说.便跟几位柳太太说起话来。
柳顾氏板着脸坐在正座,根本就不肯理会文怡,只是一味向文娴问话。文娴要专心回答她,也就顾不上文怡了,落在族人们眼中,自然会觉得长房婆媳对文怡这个娘家人十分冷淡。几位柳太太互相对了个眼色.面上不露.待得离了长房的宅子,才聚在一处议论:“不是说她们是一家子么?怎么老二家的跟宁哥儿媳妇对行哥儿媳妇那样冷淡?”
“可不是么?难为行哥儿媳妇还对她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换了是我.早就冷了脸走人了!”
“所以说行哥儿媳妇好涵养呢.怪不得行哥儿说他二婶当初是不愿意帮他结这门亲事的。老二家的是什么性子?咱们心里都有数,她能看中的人能有什么好?只看宁哥儿媳妇的行事,就知道她眼光不靠谱了!”
“我看哪,虽然人人都说她们三个是一家子.其实只不过都是平阳顾氏的女儿罢了,老二家的和宁哥儿媳妇是顾家长房的,行哥儿媳妇却是六房的,根本就不是一家子.不是一样的家教.怪不得性情行事差别这么大呢。以前咱们只说顾家女儿不好,其实不好的.就只有顾家长房的女儿。平阳顾氏既有这么大名声,自然不是虚的.哪一族没有害群之马呢?”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连柳四太太也说:“我在京城见过顾家长房和六房的两位老太太.真是两个性子,怪不得会教养出不一样的女儿来。”
她们的评论很快就在族里传开了.柳氏族人对文怡与文娴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以及相关的言论,很快就传到了文娴的耳朵里。
第三百四十一章迎头棒喝
文娴伏在妆台上低声抽泣,只觉得委屈无比。她与族中诸位婶娘小姑们相见那日,她们明明还对她那般亲切客气,怎的才过了两天,事情就完全变了呢?她既不曾对她们失礼,也不曾做过什么错事,为何她们要如此抵毁她?!
房里没有别人,只剩下一个侍琴在旁安抚:“奶奶何必跟那些没见识的村妇一般见识?她们见过什么世面?知道什么叫大家风范?我呸!若不是老太爷做了大官,这恒安柳氏也不过是寻常人家罢了,如何能与我们平阳顾氏相比?奶奶只看他们族里这些太太们的出身家世,就知道她们的眼光高不到哪里去了。不过是一群没见识的蠢妇,成天只知道打听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流言蜚语,奶奶若跟她们同流合污,成什么人了?奶奶您可是正经名门望族出身的大家闺秀!根本就没必要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文娴听了,心下一想,这几位婶娘的家世确实比不得婆婆和自己,不过是寻常人家的女儿罢了,强一些的,家里是小官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