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白折了一个人手,只怕日后见了他,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的。
他转头看着文怡,心下忽然生出几分怨恨来。他明明是一片真心,为何她要处处敌视他?今天这件事,如果不是她闹大了,请了太子夫妻出面,局面绝对不会糟糕到这个地步!
文怡没空理会他的想法,事情已经处置妥当了,宫里该知道的人,也会知道她与前康王世子绝对没有什么私情!日后再进宫,想必也不会有人敢再冒谁的名义引她到僻静之处了,皇后亲赐的宫女都没有好果子吃,谁又比谁更有脸?
最重要的是,经此一事,太子应该可以确信,柳东行与她跟康王府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勾连了吧?
太子妃杜渊如又赏赐了不少东西,说了好些安抚的话,还悄悄儿对她说:“我知道你是有心替我揪出这颗钉子来,多谢了,我心里明白着呢。”
文怡张了张口,低下头笑笑:“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等着您的好消息呢。”
杜渊如笑着点头,又命小檗送文怡出宫,务必要送到宫门,看着文怡上车离开,才能回转。
小檗领命,只是因为随行的还有别的宫人,文怡不敢把话说得太明白,只能压低了声音,悄悄对她道:“听闻太子近来有意提拔军中新人,可是因为北疆局势生变?想来国公府一脉,也有不少大将可领兵?还请太子妃多多保重。”
这话虽说得没头没脑的,小檗却是听明白了,不由得神情一肃,看向文怡,会意地点了点头。文怡心下一松,只盼着太子妃能有办法,扭转太子的心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某人越来越悲摧了……假期过得真快啊……
第三百二十章恍然顿悟
文怡坐在回家的马车卜,只觉得疲累不堪,在东宫中经历的种种不停在她脑海中浮现,让她在惊惧之中,又略有几分安心。
她不担心惹来前康王世子朱景深的怨恨,会有什么麻烦。一个失去了王爵的宗室子弟,若是在宫中得宠,又或是有父兄庇护,或许还能在京里兴风作浪。但他如今先是招惹了太子的猜忌,复又连累了皇后特意送进东宫的宫人,以后还能做什么呢?他们夫妻马上就要离开京城了,日后远在千里之外,也不怕他能再做什么坏事。再说,他们之间事实上早就已经结过怨了。
至于康城本是康王府藩地,城内有不少康王府势力残留一事,她也不怕。太子妃话中的暗示表明了东宫的立场:太子不希壁康南驻将与康王府太过亲近。为什么?自然是有意遏制康王旧人势力了。
既然迟早都是要对上的,也不差这么一点仇怨。
不过文怡也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方才她选择将那夏宫人之事摆到明面上来,确实是把事情闹大了,说不定还会传到宫外去。若是有不知内情的闲人胡乱编排一番,也许会对她的名声有损害,但她实在是顾不得了。她不知道朱景深在宫里都宣扬过些什么与她有关的话,为了确保太子相信柳东行的忠诚,这点委屈她就忍了吧。只要离开京城几年,还有谁会记得一点捕风捉影的传闻?她需要的只是丈夫的信任而已。
文怡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又忽然想起了太子妃提到的阮家姐妹等人的事,不由得又再愧疚起来。虽然与这几位千金小姐结识,乃是偶然,但她确实凭借着她们的名头,在与顾家长房以及柳家的对抗中得到了好处。然而她还真的没把她们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哪怕是一直对她十分亲切的太子妃杜渊如,她也是一直视作贵人的,每次见面,都谨守礼仪,即便说话时不象以前那么拘谨了,也仍旧时时陪着小心。这样怎么算是朋友呢?在这些千金贵女看来,她这样的朋友,大概很让人失望吧?
上一回蒋瑶提到要设宴邀请几位小姐来玩,虽说是借口,但她在不知内情时,就已经生出几分不乐意来,总觉得这样做,好象在故意巴结她们似的。毕竟那等人家的小姐,若不是有意来往,与她根本就是两路人,极少会有遇到的时候。其实真正的朋友之间,哪里会有这么多顾忌?蒋瑶在诸多贵女面前,就可以表现得落落犬方,那些千金小姐,甚至王府贵女,也没有轻视她的意思,那自己又为何如此束手束脚呢?
文怡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太过自卑了,觉得自己在那些贵女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不愿意与她们多加亲近。但想了又想,她又觉得自己不至于如此不堪。谦卑之心是有的,但与她们相处时,她也没有失礼。兴许,是因为自身的性子使然?从上辈子开始,她就不是个喜好交际的人,喜欢静静地待在自己的地方做事,看书、针线、管家……即便是与亲戚姐妹们相处,也多是沉默,只与熟悉的人说笑,对陌生人甚至是来往不多的姐妹都不过是礼貌地微笑应对而已。她这样的性子,还真不大好。
文怡又想起了文慧对她的评价,象个“鹌鹑”似的,还说她这样的性子,不适合做个官太太。虽然不服气,但文怡不得不承认,文慧的话是对的。她这样的性子,连面对自家族人亲戚,尚且如此拘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