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你嫂子站在我这边呢,你哥哥先前不知道,后来一听说这件事,也黑了脸,跟老爷说了半天的话。老爷就是因此才改了主意的。再说,我娘家虽然人口不多,却也不是没有根基的,我在京城还认得不少贵妇人呢。老爷再糊涂,也不会给我罪受。”
她唇边微露嘲讽:“顶多就是叫那贱妾母子三个占点便宜罢了,但那又如何?庶出就是庶出,一辈子都上不了台面!我不点头,她的女儿连个正经人家都休想相看,我倒要瞧瞧他们能得意到几时!”
蒋氏陪着女儿说了好半天话,终于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不过临行前,却想起一件事,悄悄警告了文怡:“我听说学士府那边又有盘算了,有可能是冲着行哥儿来的,你要心里有数。”
文怡一怔,皱了皱眉,忙谢过她的提醒。晚上东行回来,她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夫妻俩商量半日,却始终想不出,到了今时今日,学士府还能做什么。
就在夫妻俩等待着学士府出招时,东宫忽然下了旨意,召见柳东行。
东宫的召令来得这样突然,无论是柳东行还是文怡,都有些措手不及。但宫使就在外头厅上等着,不好耽搁,文怡只得替柳东行换了衣裳,又絮絮叨叨地嘱咐了许多话:“在太子面前别忘了礼数,不管他叫你做什么,都先应着,千万别顶嘴.若是有为难之处,也要委婉些,千万别把场面弄拧了......”
柳东行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捂上了她的唇:“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我如今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毫无根基,只能任人摆布的愣头青了。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对我生杀予夺。”
文怡眼圈一红,低下头去,再抬起来时,已是温柔轻笑:“那你小心些,路上小心,我等你回来。”
柳东行笑着点点头,再紧了紧她的手,便放开她,抬脚离去了。
文怡一直送出大门,看着他上了马,随着宫使离开,远远地去了,方才怔怔地回转,倚着二门,只觉得身上没什么力气。
柳东行之前被调入京南大营,冒险出征,就是东宫下的令。虽说那次进宫时,太子说了并非有意为难,但她实在是难以放心,若东行再出点事,她该怎么办?
“你在这里做什么?”文慧站在客院门口,歪着头看她,“方才是宫里来了人?”文怡忽地眼中一亮,转身去看她,心中隐隐生出一个念头。
一向熟悉京中诸事的文慧,兴许能给她一点指引?
(明天就是国庆节啦!各位,那啥,粉红票......)
第三百一十四章姐与妹
文慧瞥了一眼茶碗甲残余的一半茶水,皱着眉头看向文怡:“九妹妹,有话你就直说,难不成你是来找我喝茶的?真不知道你在犹豫此什么,真不干脆!不想说就赶紧回去吧,我还有经文要抄呢!”
文怡抿了抿唇,放下了茶碗。不是她行事不干脆,而是她对东宫用心的担忧,严格来说要追溯到她与前康王世子朱景深的纠缠,她自问是从未有过出格之举的,但受人凯觎,本身就是对女儿家清白闺誉的一种玷污了。她对文慧虽有几分改观,却还没到完全信任的地步,不敢轻易将事情的起由坦白告知。
然而,除了文慧,她想不出还有谁能助她解惑。蒋瑶远在锦南,李春熙正在备嫁,而且,她进京也不过是一年有余,又是将门之女,对京中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未必清楚。而祖母卢老夫人,对京城的局势只怕还不如她了解呢。因此,方才她才会一时冲动,走进了客院。
斟酌再三,文怡还是决定保持沉默。正如柳东行临行前所说的,太子不可能随便处置他,不论他此去东宫是凶是吉,等到他回来时,一切也就清楚了,横竖她一定会陪在他身边,不论是福是祸,都与他一并承担就是了。
想到这里,她便站起身来,微笑道:“打扰六姐姐了,妹妹这就告退。姐姐若要抄经,也请多多保重身体,不要累着了。”言罢就打算走人。
文慧一瞪眼,将茶碗重重地往桌上一放:“你这是玩儿人呢?!有话就说,有屁快放!哪里来的那么多顾虑?!不就是东宫来人叫了九妹夫去么?有什么好担心的?这是好事!满京城多的是九妹夫这样的年青才俊,都巴不得太子殿下能多看他们几眼,能得东宫相召,睡觉都要笑醒呢!你倒好,得了这么大脸面,还要担心来担心去的,也不怕叫人笑掉了大牙!莫非东宫是阎罗殿,别人去得,你男人就去不得了?还是说,太子殿下是只老虎,会吃了你男人?!”w?a?n?g?阯?F?a?布?Y?e?í????ù???€?n?????2???????????
文怡回瞪着她,心里有气,脱口而出:“你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笑话我?!”
“那你划说呀!你到底在担心什么?!”文慧双眼瞪得更大了,“我知道你看不上我,但对太子殿下的为人...哼哼,不是我夸口,还真是比你清楚一百倍!你不是想知道太子殿下会对你男人做什么吗?
那就老实给我说清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