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的忙乱劲儿总算过去了。我站在技术支援中心新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
这栋新研发大楼,成了江城的新地标。楼顶那卫星天线,设计成了江城市花的模样,算是我们这帮搞技术的人一点小小的浪漫。
“孙姐,看啥呢?快来试试你这新工位,还有这新配的人体工学椅!”楚星河正兴奋地摆弄着他的新装备。
我笑了笑,走回自己的位置。“环境是好了,担子也更重了。”
“那必须的!咱现在这条件,再不搞出点大名堂,都对不起这栋新楼。”
楚星河拍了拍跟了他好些年的旧笔记本电脑,“老伙计,咱也得鸟枪换炮喽!”
正说着,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伴随着大型机械的作业声。我们几个互相看了一眼,都走到窗边。
只见一辆超大的平板拖车,正缓缓驶入楼前广场。拖车上盖着厚厚的数码迷彩帆布,但显现出的轮廓,好像是……一架战斗机!
我们纷纷下楼,都抢着想要目睹一眼这个“真家伙”。
“我的天!那是啥?真家伙吗?”楚星河差点把脸贴到玻璃上。
我也愣住了。之前是听说上面有安排,要给新研发大楼广场添个标志性的景观,但没想到阵仗会这么大。
这时,王总陪着几位我没见过的领导模样的人走了过来。
王总朝我们这边招了招手:“孙琳,你们几个来一下,搭把手,顺便也看看咱们北峰的新‘门面’!”
此时此刻的广场上已经围了不少闻讯而来的同事。拖车上的迷彩帆布被小心翼翼地揭开。
阳光下,一架银灰色的战斗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一架J-10战斗机!这可是当年大名鼎鼎的“猛龙”!
“这是……”我喃喃道。
一位穿着空军常服的中年人走上前,声音洪亮。
“同志们!这是空军装备部为了感谢北峰航空多年来为我国空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特此转交予你们一架已经退役的,拆除了航发、航电系统的J-10战斗机!”
“它来自你们的兄弟单位,锦城132厂!它是我国航空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代表。”
“也曾经在祖国领空贡献过它的力量。可谓是个‘空中老兵’了。”
“今天起,它将带着北峰自主研发的雷霆-15E导弹模型,永远守护在这里。”
“它印证着你们忠诚奉献、勇攀高峰的强国精神。它更会成为你们‘航空报国’信念的最佳见证!”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看着那架“猛龙”,利剑计划攻坚的日日夜夜,那些隐藏在平静日常下的惊心动魄……
仿佛在此刻都有了最具象化的归宿。
赵工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了,站在我旁边,眼镜片后面闪着光。
他难得地没有讨论技术参数,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真好。”
我问他:“赵工,看着它,什么感觉?”
他看向那直指苍穹的机头:“就像看着自己孩子,穿上了最威武的铠甲,要去保卫家园了。我们做的那些‘针头线脑’,值了。”
“针头线脑”,是啊,在旁人看来,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些琐碎的“针头线脑”吗?
可正是这无数个“针头线脑”,连接共铸成了这架“猛龙”的神经和血管,铸就了那枚“雷霆”的筋骨和灵魂。
夜幕缓缓降临,广场上的射灯亮起,将“猛龙”映照得如同即将出征的勇士。
同事们渐渐散去,我独自一人又回到了新办公室的窗前。
江城华灯初上,万家灯火如繁星点点,汇聚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远处,城市的轮廓在夜色中舒展。这片宁静与繁华之下,是多少人默默的坚守和付出。
我看着楼下那架静默的雄鹰,又望向窗外这片安宁,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不经意地说出了那句在脑海中盘旋已久的感慨:
“灯火万家,山河如愿。”
第二天,我刚到办公室,就看见楚星河正趴在窗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楼下的彷佛马上就要一飞冲天的“猛龙”。
“孙工,你说咱们的雷霆-15E,真的能配得上这架飞机吗?”他转过头,脸上带着少有的严肃。
我走过去,和他并肩站着。“怎么突然问这个?”
“昨晚我查了一宿资料。”楚星河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咱们的雷霆-15E……这些数据,真的够用吗?”
我看着他年轻而认真的侧脸,心里一动。“走,带你去个地方。”
我带着他来到档案室,调出一份加密文件。“看看这个。”
屏幕上显示出雷霆-15E的完整测试报告。
楚星河的眼睛越瞪越大:“主动雷达制导+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这……这比公开参数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