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不仅是对‘雷霆-15’性能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研发体系、质量体系的认可。”
“你准备一下,明天上午我们开个专题会,研究如何用好这份来自‘好朋友的背书’。”
“好的王总,我马上准备。”
第二天上午的专题会气氛热烈。王总亲自主持,各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
“巴方的实战反馈,是对我们最有力的支持。”王总开门见山,“我们要用好这份‘背书’,但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
宣传处的史处长提议:“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释放一些积极信号,比如‘合作伙伴对产品性能表示满意’。”
“这个度要把握好。”史处长补充,“既展现自信,又不过度宣传。重点突出‘实战检验’和‘性能可靠’。”
赵工从技术角度提出建议:“我们可以邀请巴方专家,在合适的时机参与一些技术交流活动,用第三方的视角来展示产品的优势。”
“这个想法很好。”王总点头,“但要遵循相关外事规定,稳妥推进。”
会议最终确定了几项措施:由宣传处负责适度释放积极信息;由技术部门准备更详细的技术说明材料;由外事部门协调后续的技术交流活动。
散会后,我回到办公室,继续日常工作。
但心里明显轻松了许多。这份来自国际合作伙伴的认可,像一阵清风,吹散了连日来的压抑。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几个年轻同事围过来打听巴方反馈的细节。
“孙工,听说巴方对咱们的导弹评价特别高?”一个年轻工程师问。
“是啊。”我笑着点头,“他们在实战中验证了性能,给出了高度评价。”
看着他们如释重负的表情,我深深体会到这份“背书”的分量。它不仅是技术上的认可,更是对全体参研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
下班回家路上,我给张涛发了条消息:“今晚想吃点好的,庆祝一下。”
很快收到回复:“没问题!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我们的‘孩子’在国外考了第一名。”
张涛发来一个笑脸:“明白!回家好好犒劳你这位‘功臣妈妈’。”
看着手机屏幕,我不禁微笑。
这份来自“好朋友”的背书,不仅属于北峰航空,更属于每一个为之付出努力的军工人。
它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就一定能打造出守护国家安全的利剑,也一定能赢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