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会议室一片肃穆。桌边坐满了人,连靠墙的加座都挤得满满当当。
我抱着笔记本电脑挤在技术支援中心的区域,楚星河正在检查会议记录设备。
门开了,魏总和朱总工走进来,后面跟着几位副总。所有人坐直了身子。
魏总开门见山:“今天这个会,就一件事。上级正式下达‘利剑计划'任务书,要求五年内完成新型中远距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研制。”
底下有人小声嘀咕:“五年?国际上同类项目最少十年……”
朱总工接过话:“不仅要实现高超音速,还要适配第五代战机弹舱,达到‘锁定即击落'的作战效能。指标对标A国现役最先进型号。”
投影亮起,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罗列在上。我看着那些参数,我内心此刻的迫切感十足。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魏总声音沉下去,“觉得不可能?时间太紧?基础不够?”
一片寂静之下,没人接话。
“但这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魏总提高音量说道。
“为什么叫‘利剑’?国家需要一把能刺破长空的利剑!为什么是五年?因为国家等不起!”
他走到投影前,手指敲在幕布上。
“一些国家不想看到我们强大,千方百计卡脖子。从材料到芯片,从软件到工艺,他们恨不得把我们按死在原地!”
话音下的会议室静得可怕。
“但我们偏要站起来!偏要闯出去!”魏总转身,目光如炬,“这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朱总工补充:“技术路线已明确。总体设计赵志远团队牵头,材料部分刘希尧部门负责。”
“试制生产三车间主抓,质量管控韩云天跟进。每个部门都要立军令状。”
底下有人交头接耳。生产部负责人低声说:“这得要多少人手……现有项目都得调整……”
魏总显然听到了:“资源问题不用愁!集团决定所有非核心项目为‘利剑'让路。”
“人员、设备、经费优先保障!但要记住!
"他停顿一下,“这不是请客吃饭,这是场必须完成的硬仗!”
他走到会场中央,声音低沉:“同志们,我知道压力大。但有些话必须说透。”
他环视一圈,沉稳说道:“同志们,我们国家尚未完成统一,一些外部势力一直在阻挠我们完成统一。”
我握紧手中的笔。
“‘利剑计划’的必要性,就是在那迫不得已的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获取制空权!”魏总声音铿锵。
“谈,我们敞开大门!打!我们奉陪到底!”
掌声瞬间炸响。等掌声稍歇,朱总工开始布置任务:“
“材料组去第二会议室,质量控制组到第三会议室……”
人群开始流动。我收拾东西准备去技术支援组的会议室,楚星河凑过来低声说:“孙工,这担子是不是太重了?”
我还没回答,就听见赵工提高嗓门:“朱总,这个设计指标是不是再斟酌一下?现有条件可能达不到要求的指标!”
朱总工头都没抬:“条件不够就去创造条件!需要什么打报告,但指标一个字不能改!”
赵工抹了把脸:“得,这下得掉一层皮了。”
我到技术支援组会议室时,里面坐满了人。
我率先开口说道:“咱们部门虽然不上一线搞研发,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支持。”
“从文档管理到外协对接,从数据录入到系统维护,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得耽误大事!”
“楚工,你负责所有技术文档的标准化管理和流转协调。记住,任何环节的延迟都不能超过两小时!”
楚星河铿锵有力的回答道:“明白。”
质量控制组那边传来争论声。韩云天正在和技术部的人争执。
“这个公差范围根本达不到量产要求!你们设计的时候考虑过工艺可行性吗?”
技术部的工程师反驳:“这是理论计算的最优值!要是放宽标准,性能起码损失百分之十!”
“你们这样,性能再好造不出来也是白搭!”韩云天拍桌子,“必须重新评估!”
材料组会议室里,刘希尧的声音透过门缝传来。
“高超声速下的热防护材料要同时满足耐高温、抗冲刷、轻量化三个要求。现有材料体系都要重新评估!”
“刘工……”一个年轻研究员怯生生地问,“这么短时间要完成这么多新材料验证,可能吗?”
刘希尧沉默片刻,声音突然坚定:“不可能也要变成可能!记得当年搞'两弹一星'的时候,前辈们用算盘都能算出数据。”
“现在我们条件好多了,有什么理由说不行?”
走廊上,我遇到三车间的主任周平原,他正抓着生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