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操作着,文档标题加粗标红:“【紧急】‘灰蛾’伪装文档识别指南与行为特征警告”。
清单、警告、排查记录……这每一项都关乎“天弓”项目的心血。
旁边桌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了,是张薇接的。
他回应性的嗯了两声,“继续观察,记录所有细节,不要惊动目标。”
“有异常立刻报告。”挂断电话,她紧绷的眉头似乎舒展开了一点。
“张薇?”我停下问道。
“是我们安保组那边。”
“王海那边一切正常,还在继续‘配合’我们的计划,暂时没有新的异常接触报告。”
“灰蛾”的出现,说明“影子”不仅没放弃,反而动用了更狠厉的手段。
“孙琳!”小吴那边突然喊了一声,声音带着亢奋,直接盖过了这临时办公室的所有声音,“张组!张组!快看!重大发现!”
张薇和陈主任围到了小吴的屏幕前。我也忍不住站起身,紧张地盯着。
“比对成功了!太清晰了!”小吴激动得手指都在屏幕上戳点着。
“张组你看!‘灰蛾’!‘灰蛾’的核心代码结构特征!”
“跟我们监控中的那波试探性攻击后分析到的数据碎片,吻合度超过92%!绝对是同源技术!连混淆手法都一脉相承!”
那次攻击被及时拦截,没造成损失,但来源一直成谜,只留下些技术碎片。
当时就怀疑是“影子”在探路……
“还有更直接的!”小吴没等我们消化,飞快调出另一个窗口,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设备结构图和代码片段。
“记得年初那批送修回来的宏达科技老旧网络设备吗?”
“你们技术支援中心报备过,其中一台返厂维修回来后,底层固件里检测到一个非常隐蔽的残留程序。”
“当时以为是宏达维修时不小心带进来的系统垃圾或者兼容性脚本?”
他指着几行被高亮标出的代码:“就是它!当时没深入分析,以为是孤立事件。”
“现在对比‘灰蛾’的特征码,核心指令序列高度一致!”
“虽然它更简单,休眠更深,但绝对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这程序就是‘灰蛾’的早期雏形或者简化版!”
宏达科技!他们是北峰的主要网络技术服务商,我们的日常办公系统、部分非核心数据库维护都依赖他们!
那台设备返修记录我还经手过……
张薇立刻追问:“那台设备!返修的具体流程,谁经手?宏达那边谁负责维修?”
“查!”陈主任看向我。
“是!”我立刻坐下,动作迅速地点开内部“外协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设备SN:HFNW-P20240178,报修日期今年3月15日,故障:网络端口间歇性失效。”
“宏达签收日期3月18日。维修报告出具日期4月5日,标注更换端口模块并优化固件。”
“维修负责人签名……”我看着屏幕上那个名字,“宏达技术部,工程师李峰。”
“设备返回北峰入库签收日期4月8日,。”
陈主任惊讶道:“宏达的人?!”
张薇的结论好像一点儿都不意外:“从去年试探后勤采购系统的攻击残留,到宏达维修设备里偷偷植入的同源程序雏形。”
“再到这次利用‘灰蛾’发起的针对‘天弓’的精准打击……‘影子’的触手,一直紧紧围绕在我们的关键供应商身上!”
“宏达内部,有他们的人!李峰,极可能就是那个被收买或安插进去的内应!”
“他们利用我们对长期合作供应商的信任和维修流程的便利,提前埋下伏笔!”
小吴点头,“张组!逻辑完全通了!试探是为了摸我们的底。”
“在宏达设备里植入雏形程序,是为后续大规模攻击预留隐秘通道和后门!”
“而‘灰蛾’,就是他们借助这条供应链上的‘暗渠’,发起的致命总攻!目标直指‘天弓’!”
“这三条线,技术特征高度吻合,时间线连贯,关键节点(宏达维修)完全锁定。”
“证据链形成完美闭环!目标就是窃取‘天弓’的核心机密!”
闭环了!这三个字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更沉重的责任。
敌人并非只在外部虎视眈眈,他们的毒牙已经深深嵌入我们赖以运转的供应链条之中。
一个看似普通的设备维修流程,一个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内部人员,就可能成为刺向国家核心机密的毒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网络攻防,这是对我们整个保障体系根基的侵蚀!
引蛇出洞。现在,“灰蛾”咬钩了,也彻底暴露了“蛇”的真正毒牙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