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3陈主任一句话,我又多了个“重点盯防对象”,工艺稳定性数据。
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就是一堆试验室里测出来的数字,可落到我手里录入系统、归档、协调各方确认。
那感觉生怕哪个方块放歪了,整堵墙塌下来砸的是整个项目进度。
我面前摊开的,是昨天工艺组刚送来的最新一批稳定性验证原始记录表。
我拿起第一份记录表。项目编号、部件代号、试验日期、操作员签名……嗯,都齐。
数。
强度、耐热、疲劳次数……我一边默念,一边在键盘上录入着。
“强度,154.3……耐热,278……疲劳次……等等。”
原始记录表上,“疲劳次数”那一栏,填的是“1028”。
但我记得,昨天工艺组的李工在走廊上跟试验组的人争得面红耳赤时,扯着嗓子喊。
“我们第一批次抽测了五个样件,平均疲劳次数才950不到!你们怎么就敢说稳定性够了?”
950和1028,这差得有点多吧?是批次不同?还是……我赶紧翻看试验日期。就是昨天会上争论的那批样件的数据表。
我揉了揉眼睛,凑近屏幕又看了一遍“1028”,再低头死死盯住表格上那个手写的“1028”。
难道是李工记错了?或者口头报错了?还是……这表格有问题?
不行,不能瞎猜。我立刻抓起电话,直接拨给了工艺组负责数据整理的马姐。
“喂,马姐?我技术支援中心孙琳。跟您核对个数据。”
“就是昨天送来的那批部件稳定性验证的原始记录表,‘疲劳次数’这栏,样件编号B-007的,表格上写的是1028?”
电话那头马姐很确定:“是啊,1028,怎么了?录入有问题?”
“哦,没,就是跟昨天李工在会上提到的平均950好像对不上,我确认下是不是批次不一样。”
“会上?哦,你说那个啊!”马姐的声音似乎有点无奈。
“李工说的那是他们小组内部前期摸底测试的估算值,口头提了一下,没正式记录。”
“我们这份是昨天下午刚做完的正式批次的抽测结果,五个样件都测了,取的平均值就是1028。”
“原始数据都在我这里备着呢。肯定是李工着急,在会上把非正式的和正式的搞混了呗。”
“哦!明白了明白了!谢谢马姐!我就是看数字有出入,怕我这边弄错了。那没问题了,我继续录。”
挂了电话,虚惊一场。
原来是沟通衔接的小误会。看来陈主任说得对,吵得凶的地方,就是最容易出岔子的地方。
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平均值1028?马姐刚才说这是五个样件抽测结果的平均值?
那原始数据呢?原始记录表上只写了个最终的平均数“1028”,五个样件的具体数据呢?
这不符合流程!
我们内部有明确规定,对于关键性能验证数据,尤其是这种有争议的,原始记录表必须附上每个样件的原始测试数据。
或者至少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原始数据存放索引号。
这份记录表上只有孤零零一个“1028”,昨天会上吵得那么凶,今天送来的数据记录反而这么简略?
我又拿起电话,这次直接拨给了工艺组组长赵工,这事儿得找他。
“赵工,我技术支援中心孙琳。抱歉打扰您,有个急事想跟您确认一下。”
“关于昨天送来的那份XX部件稳定性验证数据表,‘疲劳次数’只填了个平均值1028,没有附每个样件的原始数据或索引号。”
“这…好像不太符合咱们的数据记录规范吧?尤其昨天会上讨论过这个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哪个表?你拿的是哪一份?”
“就是昨天下午四点多,你们组小张送过来的,试验日期昨天下午。”
“那份表……那份表不应该直接送到你那里录入存档。”
“啊?”我愣住了。
“那份表是初步整理的计算草稿!完整的数据包,包括五个样件的原始曲线、测试设备记录、计算过程、复核人签字。”
“应该今天早上才由刘工汇总好,连同电子扫描件一起送过去。”
“那份只有平均值的表,是我让小张先拿给你们支援中心做个预录入参考的。谁让你们直接按那个录了?”
预录入参考?小张送来的时候,可一个字都没提啊!
他就说:“琳姐,工艺组刚出的最新数据,让录入系统。”我哪知道这只是个“草稿”?!
要不是我多留了个心眼,觉得只有个平均数太奇怪,我可能就直接把那个孤零零的“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