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一度有些混乱,但巡逻的北疆军士兵只是往前站了一步,齐刷刷地将长戟往地上一顿。
“铛!”
一声整齐的金属撞击声,让所有人都冷静下来。
“排队!按规矩来!”户部官员高声喊道。
西昭商人们立刻乖乖地排起了长队。
他们不怕规矩,他们怕的是没有规矩。
安贸镇的第一个交易日,就在这样一种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着。
万宝商行运来的盐、茶、布、铁锅等日用品,被源源不断地换走。
而西昭商人们带来的皮毛、牛羊、药材,也堆满了官方的仓库。
柳慎元站在镇子的高处,看着这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心绪复杂。
他戍守北疆多年,深知边境贸易对双方的重要性。
过去那种混乱的走私,不仅让大安流失了财富,更滋生了无数冲突和仇恨。
如今,李知安和太子殿下这一个“安贸镇”,便如同一把快刀,斩断了过去的乱麻,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一座沙丘上,几支规模庞大的西昭商队正驻扎于此。
他们是西昭几个大部落的商队,背后都有贵族的身影。
一个身穿华丽皮袍的男人,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面色阴沉地看着安贸镇里人头攒动的景象。
“大首领,那些贱民都快疯了。”旁边一个随从低声道,“大安给的价格太高了,我们带来的货,如果按这个价,根本没法跟他们竞争。”
被称作大首领的男人,放下了望远镜,脸上看不出喜怒。
“不急。”他缓缓开口,“让他们先高兴几天。去,派几个人,也装成小商贩,进去探探虚实。记住,只换东西,别惹事。”
他很清楚,这个安贸镇,是大安朝廷布下的一个局。
看似是惠民的善举,实则是要彻底掌控边境贸易的命脉。
他们这些靠着垄断和信息差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商人,才是这个局真正要对付的目标。
京城,东宫。
一份份来自安贸镇的加急信报,被送到了李知安的书案上。
信报上详细记录了开市首日的每一笔交易数据,货物流向,甚至还有对西昭商人类型的分析。
“开局很顺利。”齐逾看着汇总上来的数据,颇为满意,“普通牧民和中小商人对新策非常欢迎,这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李知安的手指,却点在了信报的最后一部分。
“那些大商队,还在观望。”她轻声说,“他们才是关键。这些人掌握着西昭大部分的物资和财富,不把他们拉进来,或者说,不把他们驯服,安贸镇的作用就发挥不出十成。”
齐逾看向她,带着询问。
李知安微微一笑,转头看向窗外四方馆的方向。
“硬的骨头,需要文火慢炖。或许,是时候让苏迪娜公主,给她的家乡,写一封‘平安信’了。”
四方馆内,草木葱茏,幽静雅致。
苏迪娜坐在窗前,手里捏着一卷书,心思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自从来到大安,她的心就没真正安稳过。
从一开始的棋子,到后来的盟友,她的人生轨迹,因为一个叫李知安的女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学习大安的文字,阅读大安的典籍,了解这个庞大帝国的运作方式。
了解得越多,她对自己故乡西昭的未来,就越感到忧虑。
这些天,李知安时常会派人过来,与她分享一些关于边市新策的消息。
当听到云州豪族拦路被打脸,安贸镇顺利开市,以及那些普通的西昭牧民因为公平交易而欢呼雀跃时,苏迪娜的心情是复杂的。
她为自己的同胞感到高兴,也为大安太子的雷霆手段和长远布局感到心惊。
她知道,这盘棋,她已经身在其中,无法置身事外。
“公主。”
春夏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苏迪娜回过神来,连忙道:“进来吧。”
春夏端着一盘精致的糕点走了进来,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
“这是太子妃娘娘让厨房特意为您做的奶酥卷,您尝尝合不合口味。”
苏迪娜道了声谢,却没有动。
她看着春夏,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娘娘……她最近还好吗?”
“娘娘很好,就是忙了些。”春夏将糕点放下,状似无意地说道,“这几日,娘娘一直在看云州送来的信报。她说,安贸镇的生意好是好,就是来的都是些小鱼小虾,真正的大鱼还没上钩呢。”
苏迪娜的心猛地一跳。
她听懂了李知安通过春夏传递过来的话。
“大鱼……”她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