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若有所思(1 / 2)

苏迪娜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若有所思。

热闹?

她从西昭而来,深知这种所谓的“热闹”背后,往往是权力的展演和力量的检阅。

“你去打听一下,大安的秋狩,都有什么规矩和讲究。”

“是,公主。”

侍女退下后,苏迪娜重新拿起书本,心思却已不在字里行间。

她想起李知安。

那位太子妃,给了她栖身之所,也给了她一个观察大安的机会。

她不能只做一个被圈养在四方馆里的和亲公主,那样的命运,与任人宰割的牛羊无异。

几日后,她向李知安递了牌子,请求能去皇宫的藏书楼借阅一些书籍。

李知安很快便允了。

她不仅允了,还特意嘱咐藏书楼的管事,只要不涉及军机要务和皇家秘辛,都可以对苏迪娜开放。

得到许可的苏迪娜,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泡在了浩如烟海的书卷里。

她没有去看那些诗词歌赋,而是专挑大安的史书、地理志和风物录。

她看得极慢,极细。

每当读到历代大安君主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篇章,她都会停下来,用随身携带的炭笔,在粗糙的草纸上记下自己的想法。

她的汉字写得歪歪扭扭,如同孩童初学,但思路却异常清晰。

她会对比西昭的史料,分析大安在不同时期,或战或和的决策背后,是基于国力强弱,还是君主好恶。

她尤其关注大安西部与北部的疆域图志。

那里,与她的故乡西昭接壤。

她仔细研究着每一条山脉的走向,每一条河流的源头,甚至不同地区的物产和民风。

她的目光,早已越过了四方馆的高墙,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日,她正在研读一本《北境风物考》,一名小太监捧着一摞新书走了进来。

“苏迪娜公主,这是太子妃娘娘特意命人为您寻来的几本关于西昭风土人情的书籍,说或许能解您的思乡之情。”

苏迪娜有些意外。

她接过书,翻开一本,里面用汉字详细记载了西昭的王庭、部落分布,甚至还有一些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故事。

书页崭新,墨迹未干,显然是新抄录的。

李知安的心思,竟细腻至此。

苏迪娜心中划过一丝暖流,但随即便被更大的警醒所替代。

李知安在向她示好,也在不动声色地提醒她,大安对西昭的了解,远比她想象的要深。

这是一种善意,也是一种敲打。

她合上书,对那小太监温和地笑了笑。

“替我多谢太子妃娘娘。”

待小太监走后,苏迪娜将那几本关于西昭的书与自己面前的地图、史料放在一处。

她铺开一张新纸,重新蘸了墨。

这一次,她不再写单个的词汇,而是在纸上写下了一句完整的话。

字迹依旧稚嫩,但笔画间却透着一股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静。

“狩,非猎兽,乃观人。”

她看着这行字,久久不语。

大安的秋狩,围猎的是飞禽走兽,但太子齐逾和太子妃李知安真正想看的,恐怕是这满朝文武,以及他们身后的整个大安。

而她,苏迪娜,也想看看。

看看这头沉睡的雄狮,将如何展现它的獠牙。

北疆的风,已经带上了刀子般的寒意。

互市场所内,却是一片与这天气截然相反的火热景象。

大安的商队拉来了满载的丝绸、茶叶和精美的瓷器,引得那些裹着厚重皮袍的西昭商人争相问价。

而在市场的另一头,西昭人带来的良马、毛色油亮的皮毛和一些闪着奇特色泽的矿石,也让大安的行商们驻足不前。

交易量一日比一日大,喧闹声几乎要掀翻天空。

柳慎元站在高处的箭楼上,面无表情地俯瞰着这一切。

他身披厚重的铠甲,寒风吹动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国公爷,这个月的账册出来了,交易总额又比上月涨了两成。”一名副将递上账本,语气中难掩兴奋,“咱们用那些不值钱的茶叶瓷器,换回来了三百多匹上好的战马,还有足够全军过冬的皮毛,这买卖,太划算了!”

柳慎元接过账本,随意翻了翻,重点却落在了最后几页的特殊物品交易记录上。

“严禁交易的铁器、军械,没有出现问题吧?”

“您放心,每个关口都派了双人检查,所有进出的货物箱子,咱们的人都亲自开箱查验,绝不会有一片铁器流出去。”

柳慎元微微颔首,视线却停留在一项记录上。

“这个月,西昭商人对药材的收购量,比上月多了五倍?

最新小说: 大乾边关一小卒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 他说不爱,婚后却沦陷了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影视从夜老虎开始 夺春情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军少命里无子?绝美娇妻旺夫又好孕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