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贾母这会子反对的再怎么厉害,但提到前程二字时,她心里还是要转悠几分的。
毕竟荣府如今在走下坡路,那是谁都能一眼看出来的。
这父母夸孩子,多半喜欢往好里说,听一半就足够了。
所以每每王氏一脸得色的说起贾珠时,贾母并没有听实。
毕竟王氏那个浮夸的性子,又是个最爱脸面的。
贾母只根据贾珠日常的行为举止知道他是个聪明伶俐的,至于多会读书,并没有报以多大的期望。
可贾政这会子也这么说了。
贾母就多少会深思几分。
她晓得自个儿儿子的性格,是最最迂腐不过的人。
贾政为了脸面硬逼着孩子读书上进,贾母可以理解。
但贾政当着众多人的面前,把自家孩子夸得天花乱坠,那恐怕……
“上进?京里就不能上进?”
贾母一边盘算着,一边面上依旧不依不饶的说:“好端端的为什么把孩子往江南送。
京里没书院学堂了吗?”
“这……”
贾政不善言辞,停顿了片刻后决定照实说:“江南文风鼎盛,京里确实是不如那边的。
总归还是为了孩子的前程着想呀。”
自从贾代儒家里出了事儿,贾家族学就跟放羊了一样,散散乱乱的并没有什么纪律。
突然郑叶领着个小厮到贾珠面前:“珠大爷,大事儿不好啦……”
郑叶是王氏派给贾珠的人,利益来源让他天然的站在二房夫妻这边。
听说着贾母要发作二房夫妻,还是拿着贾珠做筏子,为此郑叶就慌了神。
“怎么了?慌慌忙忙的成何体统。”
贾珠放下笔,揉了揉眉心。
因为周遭并不是适合学习的环境,贾珠这段时间来学里也不过是点个卯,让家里长辈看着放心。
郑叶不过是个下人,并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
他听风就是雨的,并不知道其中详细情况。
被贾珠这么一问,郑叶也说不出青红皂白出来。
他将自己身边的小厮一推:“大爷太看得起小的了。
小的笨嘴拙舌,哪里讲得清楚。
这个是小的家的姑表兄弟,正好在院子里做些粗使活计,老太太院里之前发声的事儿。
他可比小的清楚。”
那小厮是个伶俐的,晓得如今是他长脸的时候。
若是表现得好,他日后就能入了珠大爷的眼。
咽了咽口水缓解下紧张的情绪,那孩子开了口……
贾珠听了个大概就知道坏了。
他想过很多情况,但偏偏没想过会在信件上出了差错,竟是让老祖宗这么早就知道了个大概。
原先贾珠还打着先斩后奏的注意呢。
他手一拧,眉头也锁得死死的。
“珠大爷?”
郑叶试探性的问道。
那小厮毕竟年纪小,人也胆小些。
见自己说得口干舌燥,且不说赏赐,贾珠不仅丝毫没有反应,反而脸上看着不太好的样子,他就慌了神。
郑叶这个做表哥的心疼弟弟,也就自个儿开了口。
贾珠被这一声从沉思里唤醒。
他也不好表达什么,只是随手摘了点什么赏了出去。
而后他对着两人吩咐说:“暂且不说了,我晓得的。
还是先回去老太太那儿看看,再作打算。”
进院子时,贾珠就听见他老爹拿着他之前的理论在劝着贾母:“母亲何必担心太过。
咱们贾家本来就是江南人,祖籍金陵。
江南人回江南去求学,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珠儿到时候还得回去考试的。
如今且早早适应了,日后免得考试的时候出岔子。
这不是更好。”
“回江南去是吗?”
贾母等着贾政,“你既是说江南人回江南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那老婆子我也回去,陪着我的珠儿一起。
也免得他在外没人照应,受那些磋磨!”
“母亲不可!”
贾母这话一出,在场就连邢氏都是坐不住了。
这般诛心之言,简直就没给他们这些小辈留余地。
这贾府为何还是荣国公府?那正是因为贾母这个国公夫人还在。
不然就以贾赦袭的爵,他们家早该改称将军府了。
若是贾母真从府里出来,陪着贾珠去了江南。
外人说他们一句不孝都算是轻的,闲言碎语的唾沫星子非得把他们淹死不可!
就在这么一个当口,贾珠也不等下人通报,直接进了进去:“老祖宗,珠儿给您请安了!”
贾珠的突然闯入大大缓解了室内的紧张气氛。
毕竟大人们要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尊严的。
只不过在场的几位神色都显得不那么自然。
“咳咳!”
贾母清了清嗓子,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