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州尉城守将张节在危难时刻救下了高青鸾、韩秀君和李香童。
这时陆文龙领兵赶到,安景顺与张节同是梁山好汉的后人,又是好友,便引荐二人认识。
张节久慕陆文龙大名,早有结交之意,而陆文龙更是以兄弟相待,张节感激,道出了朝廷派他进驻尉城的用意。
陆文龙也知张节虽然奉命前来,却并不想与凤凰山为敌,更有为山寨着想,很是感动。
说起张节,便不得不先说说他的父亲,梁山好汉,“没羽箭”
张清。
张清,彰德府人氏,虎骑出身,相貌英俊,武艺高强,身披连环铠,掌中梨花枪,座下银鬃马,擅长飞蝗石绝技,飞石打将,百中百,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没羽箭”
。
上梁山前,张清是东昌府兵马都监。
正值梁山军攻打东昌府,张清请战抵抗梁山大军。
两军阵前,张清施展飞石绝技,曾连打郝思文、徐宁、燕顺、韩滔、彭汜、宣赞、呼延灼、刘唐、杨志、朱仝、雷横、索、关胜、董平等梁山十五员战将。
后来归顺梁山,排名第十六位,上应天捷星,位列梁山八骠骑之一,他也是上梁山最晚的天罡星。
朝廷征剿梁山之时,张清助梁山破童贯、败高俅,为力保山寨立下大功。
招安后,张清随梁山军抗敌平寇,居功至伟,尤其是在平定田虎之乱的时候,他遇到了同样身怀飞石绝技的仇氏后裔琼英郡主。
二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琼英郡主也依随夫君加入了梁山军,也正是这夫妻二人一同生擒了敌酋田虎。
只可惜在征方腊时,张清战死于独松关,“只叹没羽箭,落地竟无声”
。
妻子琼英本欲殉情而去,怎奈当时她已有了身孕。
为了给心上人留下骨血,她解甲归田,扶柩回到张清的故乡彰德府,将亡夫安葬。
至此,琼英为夫待孕守节,直到孩子出生,她又独自抚养张节。
张节继承了父母双亲的品质,英武非凡,一表人才,又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习得一身本领,更是领悟了飞石绝技的精髓。
当时的川陕宣抚使吴玠慧眼识人,看出张节虽年纪轻轻,却是难得的将才,于是将其招致麾下,悉心传教,重用提携。
张节没有辜负吴玠将军的信任,很快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的抗金作战中,张节追随吴玠、吴璘两位将军,杀得金兵望风而逃,为镇守西部边陲立下汗马功劳。
完颜兀术见难以击败吴玠吴璘的吴家军,于是勒令宋高宗赵构让吴玠退兵。
高宗为讨好金人,竟下令召回吴玠,将川陕一带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金国。
看到朝廷黑白不分,君臣昏秽无能,吴玠气愤难当,想到吴家军将士用生命扞卫的国土,被朝廷拱手让人,吴玠心灰意冷,便上疏祈请解甲归乡。
高宗为保川地安宁,不以应允。
并为抚其心,表其功,授吴玠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
连年征战,已令吴玠心力交瘁,加之他身患隐疾,再难承担之重。
不久,一代名将吴玠病故于仙人关。
得知吴玠的死讯,高宗深感悲痛,辍朝两日。
只是随后便对吴家军开始了行动,吴玠先前的部下大多被调往别处,只留下其弟吴璘继续留守川陕,昔日的吴家军也被朝廷“肢解”
。
看到这一幕幕的张节,对朝廷的所作所为既悲愤又无力,他决意辞官返乡,侍奉母亲。
只是外敌压境,国难当头,如张节这般的英雄豪杰又怎能坐视不管,任凭江山沦没?
归乡期间,他一直心系抗金前线,想到岳飞、韩世忠等人在朱仙镇浴血奋战,张节也恨不得再上战场,杀敌报国,可想到朝廷的腐朽昏庸,他只好无奈的忍受。
朱仙镇的战事张节很是关切,自然也对陆文龙的名字熟之又熟。
尤其是陆文龙弃金投宋、认祖归宗,并为岳家军立下不世之功的事迹所打动。
张节忠心报国的热情也又一次被点燃。
加之母亲也责怨他空有一身本领,却不思报国,郁郁家中,实在有愧梁山好汉忠义之名。
张节萌生了重披战袍,为国征战的念头。
可就在他已做好一切准备的时候,随后生的事情令他的为国热情被又一次无情的浇灭。
朱仙镇大捷,朝廷非但不准得胜之师趁势北伐,收复河山,反而对溃败的侵略者卑躬屈膝,无耻乞和。
不久,韩世忠、张信、刘琦等人或被罢去兵权,或被远放边塞。
岳飞、岳云、张宪等岳家军将领被陷害身死,更是令人痛心疾,这些有功之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绍兴合议之后,大宋将士用鲜血换来的朱仙镇更是被朝廷割让给了金邦,简直是丧权辱国。
残酷的现实让张节更深刻的感到了朝廷的昏暗,他下定决心不再效忠这个腐臭至骨髓的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