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红尘修行:证道之路 > 第204章 京师惊变,深入虎穴

第204章 京师惊变,深入虎穴(1 / 2)

天启五年,初夏。

京师的柳絮,像一场下不尽的雪,洋洋洒洒,将这座帝国的都城,装点得多了几分诗意与浮华。

通州码头,一艘来自关外的商船缓缓靠岸。

船上下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商人”,他穿着一身质地上乘的苏绸长衫,头戴逍遥巾,手中摇着一柄白玉折扇,面容俊朗,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他的身旁,跟着一位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女,她身披一件名贵的貂皮披风,容貌绝美,一双大眼睛,正好奇而又兴奋地打量着这片繁华的天地。

正是微服而来,化名“黄四爷”的皇太极,与他最宠爱的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大玉儿。

“四爷,这里就是大明的京城吗?真……真好看!”大玉儿拉着皇太极的衣袖,眼中闪烁着小女儿家的兴奋光芒,那声音娇俏动听。

“喜欢吗?”皇太极停下脚步,看着她,眼中流露出一丝宠溺,但那宠溺的背后,却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冷静。

“喜欢!”大玉儿重重地点头。

“喜欢,朕将来便送给你。”皇太极笑了笑,那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仿佛在陈述事实的笃定。

在码头不起眼的角落,几个同样作商人打扮的精悍汉子,悄然上前,对着皇太极行了一个隐蔽的礼节。

那是代善早已安插在此处的眼线与接应。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他们没有入住任何官办的驿站,而是在一名山西商会的富商的“盛情邀请”下,住进了位于内城的一座幽静的五进大宅。

这座宅院,成了皇太极在京师的临时“行宫”。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位来自关外的“黄四爷”,以其豪爽的性格、渊博的学识和挥金如土的大手笔,迅速地在京师的上流圈子里,打开了局面。

他出入于最高档的酒楼,一掷千金,还宴请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

他流连于最风雅的字画古玩店,对大明的书法、绘画、瓷器,表现出极高的鉴赏水准,与那些自诩清高的名士,相谈甚欢。

他甚至会去国子监外,与那些对朝政忧心忡忡的太学生们,一同席地而坐,从《论语》谈到《春秋》,从民生疾苦,谈到圣君之道。

他说的是一口毫无口音,甚至比京城人士还要标准的官话。

他表现出的是对汉家文化的无限崇敬,是对大明朝堂党争的痛心疾首,是对魏忠贤等阉党乱政的切齿之恨。

他不止一次地在酒酣耳热之际,对着那些新结交的“朋友”,拍案而起,痛心疾首地说道:

“我女真一族,世代受大明皇恩。我父汗,更是对天朝心怀敬畏。我等本愿永为大明北境之屏障。奈何,朝中奸佞当道,蒙蔽圣听!致使边关将士离心,百姓流离失所!我每每思及此,都夜不能寐,痛心不已啊!”

“诸位皆是国之栋梁,饱读圣贤之书。难道就真的要眼睁睁看着这大好河山,断送于阉竖之手吗?”

“我常闻,汉家有古语,‘满汉一家’。在我看来,天下人,无论满汉,皆是炎黄子孙。我等所求,不过是一个吏治清明,君王圣贤的太平盛世罢了!”

他的话说得情真意切,慷慨激昂。

那些本就对朝政绝望,又自诩风骨,急于寻找救国之路的年轻士子们,如何能抵挡得住这般“礼贤下士”的“知己”?

他们将这位来自关外的“黄四爷”,引为平生第一知己!

其中一位中年消瘦,一副国字脸的国子监监生姓范名文程,更是对这位“黄四爷”佩服得五体投地。多次暗示希望追随。

他们在他面前,毫无保留地痛斥着朝政的黑暗,抒发着自己那无处安放的报国热情。

而皇太极,则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最需要的认同与鼓励。

渐渐地他摸清了所有人的底细。

他也从中筛选出了他所需要的那几把锋利且容易被点燃的“刀”。

那是一些在东林党中最为激进,也最偏执的年轻后辈。他们家世显赫,却因父辈在与阉党的斗争中失势,而对这个朝廷充满了怨恨。他们满腹才学,却又因看不到任何希望,而变得愤世嫉俗。

他们需要的不是劝解,而是一个能让他们将心中那股毁灭欲,彻底释放出来的火星。

而皇太极,便成了那个不动声色地递上火星的人。

在一次夜间的私密宴请之后,皇太极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那几个他早已选定好的目标。

酒过三巡,他故作醉意地长叹一声:

“唉……想我父汗,英雄一世,如今却缠绵病榻。我此来京师,名为祈福,实则也是想为父汗,寻一味能逆天改命的‘仙药’啊。”

“仙药?”几个年轻士子面面相觑。

“是啊。”皇太极的眼神变得迷离而又充满了向往

最新小说: 我一个精神病,吃鬼很正常吧 死过一次,冰山青梅对我寸步不离 在黎明前被拯救的少女 甄嬛传之安陵容苟到富贵闲人时 八部云河 玄学小祖宗在恋综不当对照组爆火 追求我的都排到法国了,你俩别插队 星际最强大脑 九龙夺嫡,这江山朕不坐 山阳李氏修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