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无解情花毒 > 第九章山行

第九章山行(1 / 2)

“这里凉爽多了,下车看看吧!”

胡士杰说道。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走到了隧洞前的一个平台上。

穿过隧洞,就进入到太行大峡谷了。

这个隧洞前的平台,正好在一处山沟凹陷处,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县城北部全貌。

沿着山脊望下去,郁郁葱葱的树林占满了整个山坡,入眼皆绿。

再远处就是长满秋庄稼的田野和工厂,还有一片一片坐落在田野中间的村庄。

阵阵凉风袭来,晓华感觉神清气爽,特别是看着山下渐次展开的水墨画,顿时有了一种君临天下的豪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情在胸中油然而生。

“来,照张相吧!”

胡母说道。

这么美的风景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于是,很自然的胡士杰就和晓华拍了一张合影。

可惜当时正是上午九点多,正好是逆光拍摄,不但背后的景色看不很清楚,整个人都显得有点黑。

晓华想起了钱钟书在《围城》里的一句话:男女恋爱的第一步,是从借书开始的,一借一还,既有了交往的机会,也有了交流的话题。

现在,恋爱似乎改成了从旅游开始,交往和交流随时都在发生,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又可以让你随时留住动人的瞬间,留下美好的回忆。

看到手机上两个人貌似自然但又有一点别扭的合影,晓华想笑却笑不出来。

她想起了自己高中时的一段往事。

那年她上高一,班里有一个男孩子一直在追她,她对这个男孩还是有一点好感的。

可她忙于学习,根本没心思在男女关系上。

那个男同学就通过很多方式想向她要一张照片,说想她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那时候照相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尽管晓华有照片,但也没有给他。

有一次,恰逢班里组织到太行大峡谷景区春游,有几个同学带了相机。

就是在这隧洞口,晓华一人正在远眺的时候,那个一直追她的男生悄然站到她旁边,让别人给她们拍了张合影。

晓华记得很清楚,照片洗出来后,一面是亭亭玉立极目远眺欲翱翔于蓝天的美女晓华,另一面是满脸讪笑既紧张又得意的那个男孩。

他们的故事也就至于此,高二就分班了,后来就没联系过。

那张照片,后来晓华就找不到了,但是那个画面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晓华脑海里。

与现在何其相似啊,晓华在心里想。

可惜,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自己也由一个懵懂少女变成了离异单身母亲。

穿过隧洞,他们就进入了大峡谷,没有了城市的喧闹,宛若进入世外桃源一般,坐在副驾驶上的晓华,看到的是对面陡峭的山峰和山下的峡谷。

车子开始下坡了,走到谷底后,沿着谷底向桃花洞景区驶去。

在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她们停好车,买了门票,换乘景区里的电瓶车向景点走去。

晓华感叹道,变化太大了,光是景区前的停车场就让她大吃一惊。

红砖绿草间隔成的停车位整整齐齐,有好几百个,中间还种着一排排的法桐,给人的感觉井然有序,自然大气,和周围山势浑然一体,就连旁边的公共厕所和售票厅,都让人感觉到那是天然生成的,丝毫不觉得有人工雕凿的感觉。

晓华也就是那年上高一的时候来过一次,感叹于这里的变化太大了,作为当地人,她竟然十多年都没来过了。

景区电瓶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峡谷内,道路旁,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写生的学生,打造“中国画谷”

是当地政府一项重点工作。

每年来峡谷内写生的美术学院的学生有好几万人,他们一般住两个月,每天连吃带住大约在60元左右,带富了当地的民俗宾馆、农家乐等,所以说旅游是一项富民产业。

峡谷内的民居建筑就地取材,石板顶,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柱、石梯和周围的山水浑然一体。

电瓶车在黄龙谭那儿停下了,晓华想起来,他们十多年前是直接把车开到这里的。

原来的景区大门就是在这儿,从这里开始,电瓶车顺着山路开上去,他们沿着谷底的游客通道往山顶走,谷底一路都是美景。

他们沿着台阶顺着溪水向上走去,黄龙潭的上面,是一个小谭,小谭里的水是绿色的,看不见底,偶见几条小鱼在水里游走。

徐徐上行,又见一浅潭,山明水净,清可见底。

晓华顿时就想到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不知谭中鱼儿是否与自己相乐,晓华心想,也许这谭中鱼儿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个小潭,但他们就不快乐吗?

转过一道弯,忽听哗哗的水声,抬眼望去,原来是到了“二龙戏珠”

的景点,在峡谷中间最窄处,镶嵌着一个像珠子一样的圆石,

最新小说: 网王之菊丸可奈子与不二周助 一本非常正经的修仙小说 所有小说结局我随便改 秦初白羽 凶案追击 哪吒之魔童重生 模拟:我的家境无限提升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啊?被我刀过的夫人们成真了 四合院,我是黑市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