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患,一直是元帝的心头病。
此次水患造成了几千人无家可归,良田被毁。
朝廷的赈灾粮虽然已经到位,但是经过层层剥削,到百姓的手里已经寥寥无几。
别说修葺被毁的房屋了,便是到百姓嘴里的吃食,也剩不了多少。
从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例子,那些贪官将大部分赈灾粮扣下。
又往剩余的粮里掺米糠,以次充好。
百姓们吃着米汤,睡在野地里,苦不堪言。
元帝已经彻查的好几批官员,可是这些官员官官相护。
查来查去,也只是一些替罪羊。
十万两银子,对于元帝而言,不亚于是雪中送炭。
元帝疲惫的眼神瞬间亮了,猛地从蟠龙椅上直起身。
声音里难掩激动:“你说什么?水患治住了?商会还捐了十万两银子?”
“回陛下,千真万确!”
海公公躬身回话,语气带着几分雀跃。
“方才户部尚书派人加急来报,江南堤坝已抢修完毕,今日一早便止住了洪水。
至于那十万两银子,是京中各大商会联合江南商户凑的,已派人送往灾区,明日便能到百姓手中!”
说到这里,海公公着重的看了眼徐幼茵。
继续说道:“徐小主的母族是江南商户,此次赈灾徐家可是出了三万两白银,听说为了凑齐银两,徐家变卖家产,就连小主入宫打点的银两,也一并捐了去。”
这话如同平地惊雷,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徐幼茵,满是诧异与不敢置信。
方才还嘲讽她衣着寒酸、贺礼简陋的赵婉儿,此刻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常在握着步摇的手微微一紧,眼底闪过一丝复杂。
她出身齐国公府,家中虽富庶,却也未必肯为赈灾捐出三万两。
就连一直冷眼旁观的苏清漪,也放下了茶杯,看向徐幼茵的目光多了几分探究。
谁也没想到,这个穿着旧衣、捧着受损绣品的低微更衣。
竟有如此胸襟。
母族肯为赈灾倾囊相助,连自己入宫的打点银两都甘愿捐出。
这与那些只知攀比、囤积财富的嫔妃,形成了鲜明对比。
元帝重重拍了下扶手,脸上露出多日未见的笑容。
“好,好,真是雪中送炭!江南水患拖了三个月,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有了这十万两,至少能让百姓先修起房屋,吃上饱饭!”
他起身走下台阶,走到徐幼茵面前,亲自扶起她。
语气带着几分赞许:“徐更衣,你母族有此大义,你又能在宫中安心待下,不抱怨、不攀比,还用心为太后准备贺礼,这份品性,实属难得!”
徐幼茵又惊又喜,却没有立刻表露,反而眼眶微红,语气带着几分哽咽。
“陛下谬赞了,臣妾母族虽是商户,却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江南是臣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