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上官大人,我不想努力了 > 第二十九章 如此行径与曹贼何异

第二十九章 如此行径与曹贼何异(1 / 2)

三年之期已至,身无分文离家出走的少年归来,竟发现亲爹变卖祖宅住狗窝,一气之下……

啊这,这剧情怎么这么熟悉……

杨庆脑洞发散,自己都忍俊不禁,差点笑出声。

徐英仍旧眉飞色舞继续说:“你知道当时刘定昌为了赎回老宅花了多少钱吗?”

“一千两!”

“整整一千两!

我勒个乖乖。”

“这干啥能赚这么多钱?”

徐英啧啧称奇,从嘴角流出羡慕的泪水。

杨庆微微点头,对徐英的这一发现表示认可。

不管怎么样,确实证实了刘定昌曾经有一笔庞大的收入进账。

不过……这样一来可就说明刘定昌的金钱来源与所谓的贪污受贿无关了。

毕竟那时候的刘定昌可是还没当上官呢。

像是想到什么,杨庆问道:“刘定昌是什么时候入仕为官的?”

王正卿道:“正是今年二月,圣人尚未登基,以太后的身份于紫薇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开历史之先河。”

“刘定昌名列第一十三名,乃是当时的太后亲自为他授官监察御史,省去了多年苦等的时间。”

唐朝从李治手上开始大力推行科举,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遏制世家门阀的力量。

然而进展的并不顺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这个时期即便是千辛万苦考上了进士,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可以出人头地当官了。

还得等待吏部铨选释褐试,而很多人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唐朝的科举制度不完善,哪怕当皇帝的已经为底层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可是晋升的渠道还是掌握在那些掌控朝堂的世家手中。

而武曌能开殿试的先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只可惜殿试这个制度并未在唐朝一朝成制,而是得等到宋朝才正式成制,而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

杨庆唏嘘不已,刘定昌现在的年纪可不小了,至少三十多。

三十几岁才混出个人样来,这也太惨了。

可是对于唐朝之人来看却已经称得上人生大幸了!

唐朝科举分为“常科”

和“制科”

常科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法、明算六科。

不过永徽二年,秀才科便因难度太大,考中的人太少而取消了。

制科形式更多,据不完全统计有六十多种类别,制科的存在是为了选拔一些文学方面有特长的人才。

而唐朝学子更多的还是参加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以儒家经学为考试内容,以经术取士,每科明经取士的人数都有上百,而这其中只有少部分人有机会得到一个中下层级的官位。

后世众人所熟知的狄仁杰就是以明经及第,从基层做起,在基层当了十几年的县法曹,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工安局长的位置。

之后受到上级赏识才被提拔当上了大理寺卿,这才有了“岁断滞狱一万七,无冤诉者”

的成就。

至于进士科就更厉害了,简直堪称人生青云直上的阶梯,不少宰相都是进士科出身。

以至于进士科的声望越来越大,难度也跟着节节攀升。

于是就有了一种“三十老名经,五十少进士”

的说法。

因此,刘定昌能以三十岁的壮龄通过殿试,还一举入了御史台这么有分量的机构,真的太幸运了。

相比之下,狄仁杰才是真的要哭晕在厕所。

原本杨庆以为刘定昌的钱来路不明可能跟他贪污受贿有关。

现在看来得重新调整调查方向了。

如果能搞清楚刘定昌当初是如何搞到的赎回家宅的一千两银子,说不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杨庆冥思苦想,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徐英继续说道:“在刘定昌神不知鬼不觉的赎回了刘家老宅后,没过多久刘贤这老小子两腿一蹬就嗝屁了。”

杨庆转头望向他:“刘贤怎么死的,可有调查清楚?”

“查过了,据说是饮酒过度露宿街头冻死的。”

“冻死的?”

杨庆总觉得这事不简单。

不会是被刘定昌弄死的吧?

谋杀生父,这可是大罪!

尤其是在唐朝这个孝悌为先的时代。

即便刘贤再怎么罪有应得,若是刘定昌敢以子杀父。

一旦被人发现了,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只不过过去了这许多年即便想查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何况现在刘定昌这个当事人都死了,就更无从查起了。

杨庆皱着眉问道:“然后呢?”

“然后刘定昌守孝三年,之后就娶了刘王氏过门呗。”

“那他守孝这三年还有成婚后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挺拮据的,听说当初取刘王氏的时候家里的钱都当彩礼给了,穷得都揭不开锅,最后还是他岳父不想看女儿吃苦才接济了他很长一段时

最新小说: 父女都爱小青梅,这婚离定了 诸天从小阴间开始 快穿:实力统子在线摇人 重生镇魂街:在异界成为魔王 异界妖僧系统,但我没穿越啊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制皮百年,我成了魔门巨头 少帅你老婆又逃了 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