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 第1o89章 重理轻文 教育均衡才是硬道理

第1o89章 重理轻文 教育均衡才是硬道理(1 / 2)

“取消农业税好啊,也该取消了。

这些年,我们欠农民太多了……”

老人感叹的说道。

华夏几千年来,农民承受最重。

犹如默默付出的老黄牛一般,成为一个国家兜底的存在。

付出的汗水最多,收获却最少。

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无法解决的时候就来老一套,穷一穷农民,让农民承受了最后的苦难。

不过让老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华夏农民的收入在不断的增加。

特别是近几年来,无数华夏农民走出国门,跑到非洲等国去种地,家庭收入明显提高。

国内零散的土地也以集体的形式进行了土地流转,集体化耕作,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而这些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才有了华夏这些年的快展。

别的不说,仅仅一个龙腾建工就相当夸张,要不是有这么多农民工,龙腾建工怎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建工集团呢。

要不是有这些农民工,不管是修路造桥盖房子,还是工厂里打工生产产品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华夏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经济快状态,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小盛,你对这两件事怎么看”

老人好奇的问道。

徐华盛的地位很特殊,这个地位大家都清楚。

“挺好的,教育是国家之根本。

咱们在教育上投入一些是应该的。

不过我觉得,咱们应该重理轻文,在理工科加大投入,特别是大学方面。

这些年我们快展,也正因为我们在很多科学技术上得到突破……”

徐华盛这话让所有人点点头。

华夏这些年快展,就是因为科学技术快展才取得的,而不是国内文学家多,艺术家多造成的。

理工科,才是国家之根本。

“还有,我觉得啊,哪怕是普及了高中教育,中考也最好不要取消。

依然有中考,按照中考筛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优秀的学校,更方便培养人才。

学校里面的学生,未必每个人都适合学习,都喜欢学习。

中考分流,还是有必要的……”

徐华盛建议到,中考分流还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每个学生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学习确实不怎么样,而且不爱学习。

他们不仅不爱学习,在班级里甚至还会影响别人。

普及高中教育没问题,但是分流依然坚持。

筛选出好的学生去好的学校,在好的氛围下更好的学习。

学习不好的就进入比较差的学校,人以群分,到时候能挽救就挽救。

不能挽救高中毕业各奔东西。

也算是给这些人一个机会,初中不好好学习,高中醒悟了依然不晚,哪怕在的学校差点,但是只要认真学习,依然是有机会考上大学的,甚至是很不错的大学。

“小盛说的不错,分流还是要分流的。

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筛选人才的过程。”

老人点点头说道,其他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最后,我觉得啊,咱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更均衡一点。

各位长,现在咱们国内的大学教育不均衡,有的地方好大学一大堆,有的省份好大学缺少的可怜。

我已我觉得。

大学教育比较强的地方,应该帮扶一些大学教育比较弱的地方。

就拿燕京来说,燕京这一个地方的大学资源,都比好几个省份的大学资源加起来还要厉害,具体原因我自然也知道。

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下,就算不让这些大学搬迁出去,最起码让他们去帮扶一下大学资源比较弱的地方。

比如成立直属分校……”

徐华盛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普及高中之后,国内大学数量肯定要增加,所以教育资源上面,徐华盛建议厉害的地方帮扶比较弱的地方。

给更多人一个上好大学的机会。

这些好大学可以不搬迁,但是却可以去其他省份建设直属分校,或者直接联合办学。

比如燕京大学,大家都知道燕京大学厉害。

燕京大学离开燕京不太现实,但是燕京大学却可以在其他省份建设一些直属分校啊。

建立直属分校,也相当于把教育资源分了下去。

教育质量也不会差,这样没有削弱燕京的教育资源,却增强了其他地方的教育资源。

“小盛说的很有道理,增强大学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出来。”

老人点点头说道,其他老人也看了看老人,最后点点头认同这个观点。

“至于农业税,我觉得取消农业税的政策非常好。

现在农业税在我们经济中的比重是非常非常小的。

没必要再惦记农民这点钱了。

这也方便咱们的土地流转,腾出更多的劳动力。

现在海外有大量的土地需要我们的人走出去耕

最新小说: 太子白月光?她是本相的女菩萨 华娱浪子,竟被95花给改造了? 雪落经年芸已归 大蜜蜜的小助理 神算邪妻万人嫌?裴总猛猛送功德! 我修改的简历都成真了 顶流他妹直播玄学种田后火了 穿越魂穿魔道祖师甜 豪门千金!狂卷千亿跑路 清冷女医要和离,狠厉权臣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