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晋夺得和氏璧,回到邯郸,来到城中一处占地千亩的豪华别苑。
别苑中一人正和手下在踢蹴鞠。
看到连晋来了,走了过去问道:“事情办妥了吗。”
“办妥了,侯爷。”
连晋恭敬的回答道。
因为这个人就是巨鹿侯赵穆。
回到房中密室,赵穆将和氏璧拿在手上爱不释手,直夸美玉如何精美珍贵。
一边说道:“乌应元那个老东西,没了和氏璧,看他怎么跟秦赵两国交待。
哈哈。”
“更重要的是,赵王得不到和氏璧一定不会放了质子嬴政。
秦国没了和氏璧,一定会借口攻打赵国。
到时候最有利的就是我们楚国了。”
连晋在一旁附和道。
谁都想不到,在邯郸权倾朝野的巨鹿侯赵穆竟然是一个楚国人。
而且是楚国派来的奸细。
这样的赵国迟早会灭亡,怪不得任何人。
垒土堆砌的高墙,墙上还有木质的高楼,邯郸城最高的建筑就是这里了。
赵国王宫威严气派,一点也看不出战败的样子。
里面歌舞升平,腐朽至极。
今天之所以早朝,是因为乌家堡堡主通知赵王和氏璧已经运回了赵国。
王宫大殿内,赵王半躺在大王椅上,毫无威严。
放在现代,那个坐姿叫做葛优躺。
大殿内王座下,大臣们正在讨论与韩魏两国结盟抵抗秦国的大事。
但是赵王丝毫不关心,一味的交给巨鹿侯赵穆全权处理。
“乌堡主到。”
大殿外传来乌应元上朝的通告。
赵王突然来了兴致,赶紧坐了起来说道:“你们不要吵了,赶紧宣乌应元觐见。”
“巨鹿侯,没想到秦国真的会把和氏璧归还给我们。
你怎么看。”
赵王不喜朝政,喜欢宝物。
但和氏璧关乎两国邦交,于是向赵穆问道。
“大王,秦国不一定把和氏璧归还啊。”
赵穆已经把和氏璧抢到手,亲眼见过,正等着乌应元出丑。
“下臣乌应元带乌家堡总管拜见大王。”
乌堡主带着陶总管一同来到王宫。
“和氏璧呢。”
赵王可不关心陶总管是谁,问道。
“和氏璧在邯郸附近遭遇马贼,被人抢走了。”
陶总管把途中遭遇说出,但没有说出连晋的名字。
“何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在寡人地界放肆。”
赵王大吃一惊,生气的问道。
“好啊,乌堡主,大王这么器重你,你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
你该当何罪。”
赵穆一旁煽风点火,要治乌应元的罪。
什么罪不罪的,其实就是想整死乌应元。
“但是好在大王洪福齐天,陶总管遇到一位贵人,又将和氏璧给夺了回来。
陶总管,赶紧把和氏璧交给赵王。”
乌应元话锋一转,又将和氏璧给交了出来。
“什么。”
赵穆一旁十分吃惊,和氏璧明明在自己家中,怎么会到了乌应元的手上。
“哎呀,乌堡主,你不要跟寡人开玩笑吗。
快给我看看。”
赵王只爱宝物,平常乌应元就喜欢用宝物和赵王开玩笑,这叫投其所好,得制其命。
意思就是用别人的爱好,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戒备。
赵穆之所以处处针对乌应元,因为两人都是同样的货色。
投赵王所好,溜须拍马无所不用其极。
赵穆或许不怕忠臣,但对于这种和自己一样的小人,当然是要提防的。
而赵王如此养秧,不灭亡才怪。
红木匣子中一块碧绿色的玉片呈现在赵王手中。
表面之光滑,色泽之剔透,断然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又叫他如何不喜欢。
“不错,果然是宝物。
比宫中那块假的漂亮多了。”
赵王一边欣赏,一边自言自语道。
一旁的赵穆脸色铁青,本来今天是来整死乌应元的。
现在不仅治不了他,还被他立了功,赶忙说道:“大王,秦国人狡诈,应该找和氏后人辨别一下。”
“对,宣和氏后人。”
赵王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中的和氏璧,一边说道。
片刻,在后殿等待的和氏后人就上了朝堂。
一位老者接过赵王手中的和氏璧,大吃一惊,这精美程度又岂是和氏后人能做出来的。
和氏因为和氏璧卷入秦赵两国纷争,一直以来进退维艰,老者看到如此精美的和氏璧断然不敢承认不是自己家的东西。
如果承认这是假的,那么真的和氏璧又怎么能和这假的比。
老者手心出汗,一时不敢回答。
“如何。”
赵王迫不及待想得到答案,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