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曾想,他却直挺挺的躺着,饥寒交迫尤自不动。”
“洛阳令问他,为何不出去乞食,曾祖却说,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不应当打搅别人)。
正是因为曾祖这番行径,感动了洛阳令,‘袁安困雪’方才传遍大汉十三州,曾祖才被举为孝廉!”
讲到这儿,袁逢顿了一下,继续感慨道:“曾祖奋斗之艰辛,方造就如今袁家之力量,父亲将整个汝南袁氏的命运托付给我,我却…却…”
说到最后,袁逢的语调已经满是悲腔。
袁隗连忙道:“周阳,你放心,袁家不会倒下!
我还是当朝太傅,是帝师,是天下士人的领袖,你放心,有我在,汝南袁氏还撑得住!”
袁逢感慨。
“兄长,我并非质疑兄长的能力,而是那玉林观,那道人太过妖孽,太过诡异,他能算准‘天狗食日’一次,那就能算准第二次,他能重击汝南袁氏一次,也能重创第二次、第三次!”
“兄长,我担任司空十余年,别的没有,看人还是极准的,柳羽这道人…若不设法将其压制,他日后势必会成为我袁家,乃至于成为儒门的心腹大患,我这一生没有成就什么,但我想…哪怕是走,哪怕是辞官,也要拉他下水!”
“只要他不在,以兄长之才能,以吾儿基、绍、术之辅佐,我袁家再度崛起,跃然云巅也是指日可待。
兄长莫要忘了,父亲临终前交代你、我的话!
莫要忘了父亲缘何要给‘绍’取字‘本初’!
也莫要忘了汉衰帝时期,因为畏惧,天子被迫改姓为‘陈圣刘’,更莫要忘了,坊间那谶纬之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父亲看的比你、我更通透,唯独他看出了,汝南袁氏在你、我这一代,要么更进一步,要么将万劫不复!”
袁逢这里提到了许多。
比如,袁绍字本初,之前就提到过,汉质帝的年号便是“本初”
,这并不是巧合。
至于“陈圣刘”
,自西汉末年以来,以“陈氏”
和“袁氏”
为首的“土德”
姓氏集团取代“刘姓”
当皇帝的“三统”
政治哲学,早已盛行于世。
甚至让汉衰帝都不得不避其锋芒,改姓“陈圣刘”
。
至于那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也”
就更加的意味深长了。
那是汉武帝时期的一条谶纬之言——“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翻译过来,就是汉朝会有六七420年(六七之厄),会有东、西汉(法应再受命),也会有代汉者,当涂高。
至于谁是“当涂高”
?
袁术就特别有发言权。
他认为“当涂高”
的“涂”
与“路途”
的“途”
同音,袁术的“术”
,在古代,是城邑内道“路”
的意思,这不“道路”
就和“路途”
对上了么?
再加上,袁术又别字“公路”
,不也是城里的道理么,这么想想,这谶纬之言的“当涂高”
不就是他骷髅王·袁术么?
——这简直是完完全全的企业级理解!
“兄长…”
袁逢突然抓住了袁隗的手。
这突然的举动让袁隗一怔,“周阳,你…你打算做什么?”
“向陛下请辞!”
“请辞?”
“对,就是请辞!”
袁逢眼眸眯起,缝隙间冷冷的寒芒不断的闪现。
“兄长说道人入庙堂是大势所趋,在所难免,哼…那我就让这道人入朝堂!”
“他柳羽不是玉林观主、麒麟才子,神通广大么?我已经派人散出谣言,就说这玉林观主要为天下百姓计,去南阳、涿郡抗击瘟疫!
如今的他可是人人敬仰的玉林观主啊,抗击瘟疫,这不满足了百姓们对‘英雄’的所有幻想么?”
“呵呵,如此这般,准辞官之时,我再向陛下举荐他…让他去南阳、去涿郡,去这两次九死一生的地方!
呵呵,我袁逢奈何不了他,就让瘟毒去奈何他,我就不信,他那些障眼法、小伎俩,会是瘟疫的对手?”
言及此处…
袁逢的眼中凶光纰漏!
汝南袁氏的家训中有一条:
——有时候局势会变,人与计划也要跟着变,所谓与时屈伸,以势应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