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主,从惊骇中走出的张鲁是精通于人情世故的,他连忙招手,身旁的祭酒递来一袋钱币。
「天使远途劳顿,这些…」
着话,张鲁就把这钱币递给黄门。
原本而言,这种事儿,黄门讨要个「赏钱」无可厚非,哪怕不给,他还得主动张口,只是这一次。
「哎呀…」黄门连忙推迟,「张天师,不…该称呼为张刺史了,哎呀,咱家不是这样的人。」
这个…
张鲁有点搞不懂了,宦官不贪?这是啥情况?
难道…他张鲁没搞懂意思?不能明着送?
正琢磨着晚上的时候再送一次…
黄门却将张鲁拉至一旁,「张刺史啊,以后天师道就是咱大汉国教了,张天师又与太子殿下是这么近的关系,以后千万…千万多多关照的呀!」
黄门一脸堆笑…
呃…
倒是张鲁,一下子,他就懂了,彻彻底底的懂了!
他这算是「平步青云」了么?
…
…
洛阳之外,洛河之上,雍丘之地。
无数学子围拢在这边,蔡邕正在宣读一封朝廷的诏书。
——「朕闻成周之制,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
——「汉之取士本以「察举」为主……今太子定漠北,荡胡虏,外患已除,汉室当兴,为此,朝改革取士之法,欲广纳贤人君子而用之。自今年八月为始,特设科举,以起怀才抱道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其中选者,朕将亲策于庭,观其学识,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才学出众者,待以显擢!」
蔡邕的宣读,一时激起千层浪。
一名文人大喊道:「以后,不用推举也能做官了么?」
旁边有人接话:「蔡博士这不是的很明白嘛,朝廷要开科举,以后做官得考试,再不用去央求名士推举了。」
一个痞子混混道:「那…是不是俺也能考试?」
众人哄笑:「你读过书么?这么多人考试…那考定比推举还难!」
痞子混混笑着道:「至少,俺觉得公平啊!」
蔡邕看着一干学子的反应,不住的捋须,一旁的桥玄徐徐走到他的身旁。
「鸿都门学之后,未来这太学的风向,怕是也要变了,蔡子觉得,此是福是祸?」
听过桥玄的话,蔡邕微微眯起了眼瞳。
他沉吟了片刻,「我听闻此科举是太子曾向陛下提及过的,那时候陛下觉得太过刚猛,于是就滞后了!倒是不曾想
,近来陛下…又…」
「我可没问你这些。」桥玄捋着胡须,「我只问,依蔡子觉得,此是福是祸?」
这次,蔡邕再无顾虑,张口道:「于世家大族,自然是祸,可于万万千千的学子却是大福!」
「是啊!」桥玄也感慨道:「大汉既革除了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的庞然大物,陛下与太子又岂能让这「世家门阀」死灰复燃呢?」
闻言,蔡邕颔首。
他与桥玄彼此互视,眼芒对视了十息…
旋即。
「哈哈哈哈…」两人大笑了起来。
…
…
一辆敞篷马车傲然驶过,车上坐着老而弥坚、精气神十足的大司农曹嵩。
自打儿子做了征西将军,做了费亭侯,他这做老子的腰板儿也硬了起来。
前半辈子,过的太委屈,现在…苦尽甘来了。
到了一处酒肆,马夫将马车停好,曹嵩从上面走了下来。
酒肆的门前,已经有不少人守候在这儿,一看都是熟人,有南阳云台将的后裔,如今正一商盟的副盟主邓老,也有徐州的商贾,加入正一商盟不久的鲁家、张家、糜家、诸葛家的族长。
看到曹嵩…众人堆笑。
「曹大司农还是如此精神饱满哪!」
曹嵩摆了摆手,一行人便鱼贯进入了酒肆内。
此间大堂早已被清空,今日曹嵩代表着朝廷与正一商盟有要事相商。
「陛下与太子殿下欲推行的大汉钱庄的方案,你们都看过了么?」
曹嵩环视众人…
糜竺当先起身,「大司农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大汉朝廷的钱庄,从此之后,百姓们将钱存于其中,只需要带着银票就可以购置各种物件,也可以在大汉各州郡内各个钱庄随意提取钱财?」
「不错!」
曹嵩颔首…
张昭徐徐起身似乎也有疑惑…
毕竟这事儿可不,需要朝廷与正一商盟全力以赴的财力支持。
哪曾想,就在这时。
「砰」的一声,邓某拍案而起。「这还商量个什么?咱们正一商盟就是太子殿下的,这天下早晚不也是太子殿下的,太子殿下东,咱们就打东,太子殿下要建钱庄,咱们就建钱庄。」
讲到这儿,邓某环视诸人,「诸位,这些年…太子殿下横扫漠北,塞外各种金矿、铁矿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