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在冀州的土地上…难道本初觉得,还有什么情报是王刺史打探不到的么?让黑山军击溃柳羽,乃至杀了他,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
嘶…
这次,袁绍是倒吸一口凉气。
王芬则「哈哈」大笑起来,「今日第一次见本初,本初还不知道,我与子远可是书信过无数封了,这废立天子的计划也不是刚刚才开始制定,此间的一步步,我们统统都考虑到了!」
袁绍一时间肃然起敬,「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我汝南袁氏虽被清剿,可叔父无恙,我袁家的底蕴尤在,若是需要死士,我这边也可以从汝南调集一些!」
「好!」王芬等的就是这句话,「本初、子远,咱们这一次是要做一件大事儿!」….
罢…他激动的提起一只酒缸,斟满了一大碗酒,「今日吾等便在此歃血为盟,有违背誓言,辜负废立大业者,黄沙盖脸,不得好死!」
三人都卷起袖子,依次用一把刀划破口臂,将血滴入碗中,又依次举起来饮过,然后三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
——益州有天子之气!
一条来自巴蜀的消息,突然间传入了洛阳,虽未传入皇宫,却也是让不少人蠢蠢欲动。
于是…
汉室宗亲,太常刘焉求见天子,在千秋万岁殿中向天子刘宏提议道。
「陛下…如今黄巾平定,然…蛾贼之兴起燎原,我等不能不去调查,据臣所知…此次蛾贼叛乱,多是地方刺史、太守盘剥百姓,私下卖官,这才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信得过的‘自己人,去担任地方长官,将刺史与太守的权利收归一处,这样这些太守再为非作歹时,就会有所顾虑,所谓…疏不间亲!」
提到最后「疏不间亲」这四个字时,刘焉刻意的加重。
而这话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抨击地方刺史、太守贪墨成性,一个是不经意的提出,陛下最信任的人该是咱们宗室的自己人哪?
咱们自己人怎么可能贪墨?怎么可能为非作歹呢?
放着自己人不用,所以才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还不赶紧…用宗室的子弟,用自己人?
「依卿之间,具体该如何?」
刘宏饶有兴致的问道。
刘焉顿了一下,缓缓解释,「陛下可以在各州郡设立一个新的官阶,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名为州牧,派遣陛下信得过的大臣与宗亲担任,如此一来…上面的州牧都是陛下最信得过的人,直接对陛下负责,如此也省去陛下治理大汉千头万绪!」
「况且,这次的蛾贼叛乱又极大的明了地方兵马的不足,地方兵马调度的不足,到底,是太守掌管兵权,刺史只掌管监察之权,太守因为职权相同,无法调动其他郡县的兵马协同作战,刺史能够联络到诸郡,却无有兵权!这也是蛾贼叛乱没有第一时间平定的缘由啊!」
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
刘宏当即就应允了刘焉这「废史立牧」的提议。
甚至,首批派遣刘焉、黄琬、刘虞分任益州、豫州、幽州三州州牧,作为尝试。
结果,前期的效果出奇的好。
刘焉到益州,对叛乱者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又对地方豪强进行打击,稳定住了益州局面;
黄琬上任豫州牧,不仅平定了作乱豫州的贼寇陆梁,还将豫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以为政绩卓着而被封关内侯;
刘虞在担任幽州牧期间深得人心,不但平定张纯、张举的内乱,而且广施仁政,让幽州安居乐业。….
也正是三州试验的成功,才有了后续,又派遣刘表去荆州的故事。
可…好景不长…
所谓——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到了后期,人心乱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黄琬和刘虞虽依旧对汉室忠心耿耿,却一个惨死于李傕、郭汜之手,一个在与公孙瓒的比拼中败,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刘焉与刘表则是割据一方,任凭中原如何动荡,他们就是安于一方,保家族兴旺。
废史立牧也从这一刻起,变成了帮助军阀割据一方,最终导致汉王朝的名存实亡!
当然…
这一刻的天子刘宏还没有想到这么多。
只不过,他觉得这事儿…不能拍脑门决定,因为…与历史上的刘宏不同,如今的他有一个极其靠谱的智囊。
「这事儿,容朕思虑一番!」
刘宏的话音一出,刘焉直接愣住了…
思…思虑一番?
刘焉没想到,他推演了无数次的辞,他组织了无数次的话术,竟…竟被天子有些敷衍似的搪塞过去了,这…这…
「陛下,臣…」刘焉张口,可嘴巴好像哽咽住了,他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该些什么了。
「好了,这事儿,等朕思虑过后再给你答复!」刘宏摆摆手…
刘焉只能无奈的退出千秋万岁殿。
待得刘焉走远…
刘宏张口道:「蹇校尉何在?」
「臣在!」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