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城(1 / 2)

80后的我,出生在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的成长与改革开放并进的年代,从五分钱的冰棍,一直到十几块钱一根雪糕,从写信交友的时代,到微信,从上学穿着补丁衣服,到现在满垃圾桶都是好衣服。

80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贫困到物质极大丰富,短短几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0后也是经历了这场美丽脱变的见证者的一代人。

回忆自己对某些人来说是美好的,但大多都伴随着某些痛苦的一些经历,在后来的日子里,对别人来说过去这会变成一种经历,一种成长,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无法自拔的痛苦经历。

每每坐下来静静的回想过去,记忆的某些片段总是不经意间进入自己的脑海,回忆二十年前的事情,有些事情已经模糊了。

但有些事情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就像是自己身上深深的印记,一辈子都不会消失一样。

我叫许莹,现在人们口中的80后,80后是极为特殊的一代,几零后几零后,也是以80后为延展,自从有了80后,后来的几零后几零后才开始流行。

出生在祖国北方一个四周环山的小城,听老人们都说我们这里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用于耕种的田地很少,像样的河就更少了。

山很多,连绵不绝,不过大多都是凸山,山上全是石头,没有几棵树,气候更是十年九旱,很少下雨。

好在我们小城这里的大多数人都不以种田为生,这里以产煤而出名,整个小城因煤而兴,也应煤而没落,小城几万的人口大部分都从事煤矿工作。

或者是煤矿的一些连带产业,比如焦化厂,陶瓷厂,砖厂,瓦厂,选煤厂,据老人说,早在1893年我们这就有了这个煤矿的雏形。

当时当地人没钱开采,后来上报给清政府,清政府对此事很是重视,下发四张带有龙形图案的四张开采证,后来被人称为龙票。

当地政府后与几个小点的煤窑合并,成立了煤矿公司,,这里的煤矿产量高,质量好,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出名了。

九一八事变后,一九三三年日本侵占了小城,随即霸占了煤矿公司,就这样日本人12年中,在小城盗挖煤炭840多万吨,同时造成了3万多煤矿工人的死亡。

这些日本侵略者把死亡的矿工,直接丢在山沟,荒地之中,甚至有病的矿工还没有断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随意丢弃,随着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后来就形成了不止一处的万人坑。

有时下大雨还能冲出那些矿工的尸骨,日本人对我们的矿工们,经济上盘剥,生活上虐待,精神上蹂躏,万人坑的粼粼白骨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我们要深刻牢记这个血海深仇。

随着日本的战败,小城才从新回到了我们自己人民的手中,我记事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九十年代,那时候小城的煤矿是非常的繁荣的。

还记得满大街都是拉着一车车煤的拖拉机,穿着灰色的工作服,带着风帽,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拖拉机司机大部分都是女的,男的很少,这也算是小城一道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

天气晴朗没有风还好,要是刮大风,别的地方刮得是黄风,我们小城里那刮的是黑风,新穿的衣服,出去一趟就变得黑黑的了,大街小巷弥漫着黑色的煤灰。

下雨就更是难走,地面上到处都是黑泥,一直流像一条水沟,汇入一条小河之中,我们都叫它小黑河,名副其实的黑河。

因为小城主要产业就是煤矿,所以我们的学校就叫煤矿小学,中学就叫煤矿中学,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在煤矿上班的就可以说是铁饭碗,学校师资也好。

矿上的学校,冬天有暖气,校园也大,环境也好,因此想要上矿上上学的孩子很多,我记得我们一个班是五十四同学,再多的就不要了,一年级一直六年级一共是二十四个班,一共一千二百多学生。

虽然各个方面都不错,可是九十年代生活物质比较匮乏,小孩子玩的更是没有什么东西,男孩子们那时候刚有变形金刚,还有用手拍的太空银行,骑马打架。

还有就是小型游戏机,听男孩子们说过什么魂斗罗,打蜜蜂,打飞碟什么的,当时我不是很懂这些,对于我一个女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东西玩了。

女孩子一般都是用自行车内胎做成皮筋,跳皮筋这也是女孩子的专属了吧,还有就是拿个小胶皮的皮球,欻嘎拉哈,也称羊拐子。

还有就是踢毽子,用鸡毛和铜钱自己做的,那时候的大小铜钱很多,家家都有几个,甚至一堆,都不当好东西,没想到现在都成了古董了。

和许多小孩子一样,上学最爱上的课当然就是体育课,和美术课,美术课就是画一些简单地画面,老师也不怎么管,也不检查,全凭自觉。

体育课就更简单了,还记得我们的体育老师是一位30多岁,脸黑黑的王老师,一上课总是穿着一身白蓝相间的运动装。

笑呵呵的走到我们面前,手中拿着两个球,一个排球,一个足球,往我们前一丢,大喊一声:“玩去吧,玩完了别忘了给我送回去。”

这活一般都是

最新小说: 隆庆中兴 我在七零当军嫂之穿越而来 模拟:我的家境无限提升 穿越龙族,我在卡塞尔学院当卧底 萌学园:四季主宰 关于我穿到修仙界却想方设法上网 进贵族学校后发现还是坏人多 秦初白羽 综影视:红妆肯为苍生计 在修真界种了三百年菜的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