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时而单独挥舞,时而交错变化。
刚开始的几天,演武场上可谓是一片混乱。
“哎呦!那边的火法,收着点!烧到老子袍子了!”
“水幕!水幕升起来!快!啊——怎么是冰墙?谁乱放的玄冰咒!”
“金属性的别冲那么快!防御还没跟上呢!”
“木藤缠绕?你缠住自己人干嘛?!”
“灵力衔接!注意灵力衔接!断开了!阵型要散了!”
抱怨声、呵斥声、法术碰撞的轰鸣声、偶尔响起的痛呼声不绝于耳。各大宗门的弟子们习惯了单打独斗或者小团队配合,何曾经历过如此大规模、要求如此精细的协同作战?往往顾此失彼,笑话百出。一些心高气傲的天才弟子,更是对严格的纪律和需要配合他人感到极度不适,暗中抵触。
张诚君对此毫不意外,也毫不手软。他制定了严苛的军法,由羽仙门弟子组成的执法队严格执行。但凡有阳奉阴违、懈怠训练、破坏阵型者,轻则扣除修炼资源,重则当众杖责,甚至废除修为,逐出联盟!几个刺头被毫不留情地处置后,整个军团的风气为之一肃。所有人都明白,这位年轻的盟主,是动真格的了。
人族热血,榜样力量
在最初的混乱与抗拒中,一个群体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与韧性——那便是联盟中数量颇为可观的人族修士。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人族在碧华星修真界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资源被挤压,高手数量不及一些古老种族,更常常因内部不够团结而备受欺凌。他们太渴望改变,太渴望一个强大的领袖,太渴望证明自己族群的尊严与力量。
而羽仙门,这个纯粹由人族组成的仙门,其弟子所展现出的铁血纪律、强悍实力和无私配合,如同一剂强心针,深深地刺激了这些人族修士的血脉。看着那些作为教官的羽仙门弟子,他们以身作则,动作标准,永远站在最危险或最辛苦的位置,将后背毫无保留地交给同伴,那种源自同族血脉深处的共鸣与骄傲,被彻底点燃了。
“看看!那是我人族儿郎!”一个来自小宗门的人族青年修士,抹去脸上的汗水,指着前方一名正在严厉纠正阵型的羽仙门教官,激动地对身旁的同门说道,“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何不能?我人族缺的不是天赋,是团结!是血性!”
“说得对!不能再让异族看轻了我们!盟主亦是人族,这是吾辈崛起之机!拼了!”
“对!拼了!把后背交给身边的兄弟!信他如同信自己!”
这股热血,如同星火,迅速在人族修士中燎原。他们不再抱怨训练的艰苦,反而主动加练,努力揣摩战阵配合的精髓,主动与身边不同宗门的同族沟通、磨合。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迷茫或麻木,变得坚定而充满斗志。
人族修士的这种变化,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开来。其他种族的修士起初还有些看笑话的心态,但看到这些平日或许被视为“弱小”的人族,竟然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意志力和团队精神,他们也被触动了。
“连人族都如此拼命,我们岂能落后?”
“他们那种彼此信任的感觉……似乎真的不错。”
“不能再散漫下去了,否则大战一起,死的就是我们这些不配合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人族修士的带动下,精灵族开始更加精准地操控法术覆盖范围,蛮族战士学会了控制冲锋的节奏以配合远程火力,妖族也开始收敛起各自的习性,努力融入整体阵型。整个联盟军团的训练,开始逐渐走上正轨。虽然距离如臂使指还差得远,但至少,那令人头疼的混乱场面大大减少,基本的攻防转换、属性配合已经初具雏形。
细节磨合,肃杀初成
训练进入深化阶段,细节的磨合成为关键。
张诚君开始加入更复杂的战术演练。
阵法与战阵结合:他命令符门提供的“金刚护体符”必须在土属性修士构筑防御壁垒的瞬间统一激发,以形成叠加增强效果;丹门提供的“回元丹”必须在大型合击法术施展后,灵力空虚的短暂窗口期服用,以确保续航;器门提供的制式“破甲飞剑”,必须在白虎旗指向的刹那,由金属性修士以特定频率和角度齐射,以求最大破防能力。
术法配合:不再是简单的属性堆叠。例如,青龙旗引导的木系缠缚术,并非为了杀伤,而是为了限制敌方移动,为朱雀旗引导的流星火雨创造精准打击条件;而玄武旗引导的水系迷雾术,则可能用来遮蔽敌方视线,掩护白虎旗所指的突击小队进行穿刺作战。
灵力流转: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张诚君传授了一种简化的“同源共流”法门,要求同一战阵内的修士,至少要做到灵力波动同频,在防御时能共同分担压力,在攻击时能汇聚力量于一点。起初,灵力冲突、反噬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羽仙门教官的耐心指导和无数次失败磨合后,渐渐地,一些优秀的万人方阵开始能够做到初步的灵力共鸣。当上万道灵力如溪流汇海般凝聚,发出的合力一击时,那威力让观礼台上的副盟主们都为之动容。
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