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八旗柱国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八旗柱国(1 / 2)

整整三百名文士,冯森一句卧槽差点喊出了口,但想到他现在还在回宫的路上,接受万民的敬仰,冝只能将这份激动之情给压了下去。

等他返回燕王府,再一回想,虽然依旧激动,但却没有那么强烈了。

虽然这是300名文士,但冯森知道,克劳塞维茨引擎抓人那都是差不多就上的,既能抓到史敬奉这样的金色传说,也有羊符臣这样屡试不第的糊涂老酸儒。

在系统看来,能识数,能写字,能清楚有逻辑地表达意思并以书面形式写下来的,就已经能算是文士了。

所以在先前克劳塞维茨引擎送来的文士中,有不少账房先生或者是县衙小吏,甚至有书院的童子。

但能做到这些就已经足够了,一是冯森有专门的再学习中心给这些文士进步,二是在中世纪,这个水平已经超越九成人了。

以编户齐民为例,每一百个文士,在资源投入、自身态度等方面都是理想状态的情况下,一年时间内,编户二十万人还是比较轻松的。

这300名文士一加入,那么冯森地盘上的编户齐民又能继续了,但一般来说,编户齐民必然导致部分部落起义造反,这300文士一年能编户四五十万人就差不多了。

而在这个编户齐民的过程,一些完不成目标的文士会被输入到社会,要么去乡间种地或从军,要么在城里当街溜子,要么就是去教堂重修拉丁文和低地德语、法兰克语等。

如今冯森的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能满足以上标准的文士,每年差不多有一百来个,而且还在年年递增。

冯森在教育上投入的海量资金终于见了成效。

回到寝宫,换了一身常服,扶正了头上的帽子,冯森终于能坐在桌子前,面对满桌的奏折题本,悠闲地喝上一口清爽的甜酒酿了。

“编户齐民的速度又能加快了。”

冯森满意地放下了杯子,经过了长达一个夏天的战争,天气渐渐凉了下来,他已经不能再穿得那么暴露了。

但很快,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按照这个速度和教育方面的投资,要不了五六年,文士的数量就会大量超标了,而冯森的财政同样要跟着超标。

以去年为例,冯森全年收入42万索里达,相比789年增长了12万索里达

其中税收占据18万索里达,相比789年涨了8万索里达,但这8万索里达中的大部分,依旧还是先前的那一百多万人弄出来的。

剩下的还有一百六十多万人,虽然已经进入了编户齐民,但他们依旧需要进行恢复生产、建设水利设施和推广新农业技术,所以冯森对新编户向来都是前两年不纳税,第三年纳五成,第四年才开始正式纳税。

换句话说,790年,791年两年编户齐民的人口,是不纳税的,而今年792年才是他们纳税的第一年,而且只有一半。

以目前这个态势,等明年的这个时候,说不定税收能翻到30万以上都不止。

能收到这么多的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银矿的产出增加,在三年间,拉默斯贝格矿井附近的银矿产出每年都在递增,今年能产出差不多四吨银。

这相当于6万索里达的收入,这还只是冯森控制的王室矿山,如果再加上一些汉人银矿主的产出,每年银山乡大概能有五吨银的产出。

至于今年的商业收入,居然还减少了,变成了18万索里达,这是因为法兰克的封锁和战乱使得原先还算可以的商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冯森这边出产的不少香囊、家具、衣服等产品都卖不上价格,倒是木材、建材、铁质农具等货物大幅涨价,现在不管是少府还是西不列颠公司,都积压了不少的货物。

而且冯森还让他们大量囤积粮食,又花费了不少钱,不得不让他们先拿收入的一部分去平账,扣来扣去,真正落到府库的,就只有18万了。

那么这42万索里达中,花费在教育上的有多少呢?答,7万索里达。

如今冯森这个教育体系中的学生,一共差不多就只有1500人,冯森相当于平均要给每个学生补贴47索里达,这甚至比一些普通官府小吏的一年俸禄还要高。

在古代由官府出面搞教育,本来就是一件耗费钱粮的事情,但冯森不着急,一方面是他准备在日后逐渐让教育从官府转移一部分到民间,另一方面便是在未来,这些找不到工作的文士们,必然会自发地去让军队帮他们找工作的。

想到军费,冯森就再一次回忆起去年的军费。

冯森去年军队开支高达18万索里达,近乎是总收入的一半。

在这种程度的补贴下,几乎每一名旗丁都至少有一件皮甲,部分萨克森地区的老旗丁更是人手一套乃至两套锁子甲,一些百户甚至穿上了更昂贵的扎甲。

就饮食来说,哪怕是一名普通的旗丁,每三天都能吃一次肉,十天喝一次酒,当然了,仅限旗丁本人,其家属或者上包衣是享受不到的。

在这样的军费下,八旗旗丁每年耗费各色肉类和黄油达到5万公斤,府兵们更是天天三餐都吃肉,羊奶牛奶当水喝

最新小说: 海贼:名师凯多,在线教学 清穿之熹贵妃养崽日常 程璐玩的好极限 LOL:这个中单强到离谱 谁说没灵根就不能修炼的 我的道士老婆 荣耀神医奶爸 一人:龙虎山三巨头,吓蒙无根生 四合院:谁说我要绝后? 师折月燕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