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天气已然逐渐变暖,但依旧凉爽,每天的最高温度都没有超过20摄氏度。
&60;br&62; 汉堡城,兴业坊。
&60;br&62; 冶铁所与铁匠铺采用了前冶后锻的模式,在熔炉冒出青烟与火星的同时,十来个赤膊大汉也在高温中挥动着手中的锤子。
&60;br&62; 站在接近两人高的熔炉前,冯森背着手,看着两个工匠站在脚手架上,小心翼翼地,用铁钳子将一块块亮黑色的海绵铁从熔炉中取出。
&60;br&62; 这些由铁矿石除去杂质的铁块,内里如同蜂窝一般有着无数的孔洞,这些海绵铁需要经过铁匠铺子的重新加热经过锻打与淬火才能成为正常使用的铁锭。
&60;br&62; 这种技术实际上是相当落后的,冯森问过了,在这里一共两个熔炉,在铁矿饱和输入的情况下,月产都不过1000斤,像他记忆中那种红色的铁水从铁炉中流出的情形根本看不见,而无法做到流铁水的原因也很简单。
&60;br&62; 铁的熔点高达1538摄氏度,在这个时代,其实很难达到这个炉温,所以实际上,冶铁的过程中,是通过向里面掺杂碳,将其变成铁碳合金,而铁碳合金的熔点会进一步下降,所以才会有熔融态的铁水。
&60;br&62; 那么铁碳合金的熔点下降了多少呢?答300摄氏度,只需要1200摄氏度就可以造出铸铁了,是不是很划算呢?&60;br&62; 这个温度基本就是古代炉温能到达的极限了,但难绷的是,冯森的熔炉连这个温度都达不到,所以哪怕工艺步骤都一一地做到了,但炼出来的照样是海绵铁。
&60;br&62; 冯森之前招来的工匠里,雷浚懂的是锻造或者说打铁,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雷浚对冶铁提炼只是略懂皮毛而已,他能搭出这个可用的熔炉已经费了老大劲儿了。
&60;br&62; 在同时代,一个熔炉月产500斤生铁已经算是不错的产量了,这还是建立在冯森有着相当优质的煤炭资源和木材资源,以及相对先进的工艺水平的份上。
&60;br&62; 但这不够,远远不够,冯森算过了,以唐式的军队组成来组建军队,以他目前的这些军队,哪怕山寨一点都需要十万斤铁,这还只是盔甲的部分,算上武器装备那就要奔着十二万斤去了。
&60;br&62; 在理想情况下,冯森每年拿出三千斤投入武器装备,那至少要3年多才能补上这个缺口,可这是理想情况,他买铁矿都是要掏钱的,什么时候铁矿价格出现变化,讲不定当年连一百斤铁的盈余都没有。
&60;br&62; 不能自主产出总会被别人掐住命脉,到那个时候,战略上就处于被动了,在冯森的记忆里,萨克森这里是有矿的,最著名的就是戈拉斯尔的拉默尔斯贝格矿井,但那综合矿井产金产银产铅,偏偏不产铁。
&60;br&62; 冯森本人因为常常玩p社游戏对欧洲各地的产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也没有达到哪哪有铁矿他都知道的程度。
&60;br&62; 况且,铁投入农具和生产工具,是可以转化生产力、增加产出的,而投入武器呢?如果不用是不保值的,还会因为铁锈和磨损而年年下降,打造武器和盔甲实在是亏本生意……&60;br&62; 但在有一种情况下,这些武器是会升值的。
&60;br&62; “战争……”
望着眼前劳碌的工匠,冯森感叹般地自言自语道,“看来是时候南下了。”
&60;br&62; 天上的云海涨潮而来,退潮而去,日头推移间,时间匆匆流淌到了784年的五月下旬。
&60;br&62; 在五月的最后一天,冯森带着三百名玄甲牙兵骑兵,以及一百名义从近卫骑兵,沿着易北河开始了南下之旅。
&60;br&62; 行走在林间的夯土路上,阳光透过枝叶斑驳的缝隙洒落在身上,给这一支军队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色,让人感觉暖洋洋的。
&60;br&62; 北德意志的天气向来阴晴不定,甚至能和英伦半岛有得一拼,雨水和阳光能在同一天内交替出场,时而青天拨开云头露出半张羞涩的脸,时而黑云又愤怒地聚集在阳光挡在身后。
&60;br&62; 双手握着缰绳,冯森的身体随着身下飞鬃的起伏而起伏着,饶有兴味地观察着脚下的土路。
&60;br&62; 这条路线与冯森之前进军的路线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五个月间,无数的难民、撒克逊奴隶和战俘们步步为营,一点一点砍倒了树木,在森林中开辟出了这条20里长的驰道。
&60;br&62; 这条驰道的两侧都用石子铺出了一条一肘深的小沟,而整条土路都是用炒干了水分的沙土夯实了三层所建造的,而且在路的两边还刻意种植了不少用来吸水和巩固土壤的草本植物。
&60;br&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