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得到了犹太人的借款到现在,已经过去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原先云集在汉堡附近的八旗士卒们随着一艘艘木筏子和乌篷船离开汉堡,前往了易北河沿岸的各处,基本就等同于处在了斯拉夫人与维莱蒂人的最前线。
&60;br&62; 在萨克森的庄园主和贵族们看来,冯森就是在分封八旗,和当年查理马特一模一样,还抠抠搜搜的,十五个采邑骑士才封125英亩的土地,哪里养的活呢?甚至有不少贵族都在等着看冯森的笑话了。
&60;br&62; 但他们估计无法想到重犁+粪肥+垄沟种植法加持下的亩产会有多高,去年冯森汉堡土地的亩产达到惊人的每亩年产068石,如果是种植黑麦的话,说不定能达到每亩年产08石甚至1石。
&60;br&62; 这个数据横向对比中原当然是没法比,但相对于过去汉堡的每亩年产033石,已经是一个质一样的飞跃,翻倍了都。
&60;br&62; 如果以一个五口之家以每天每人平均两斤粮(带壳的而且没油水,是得吃这么多),一年大概需要30石,换句话说以现在的亩产,44亩就已经足以让一个五口之家吃一年的饱饭,前提是不收税的情况下。
&60;br&62; 但和以前相比,日子已经好过了很多。
&60;br&62; 这个时代地广人稀,冯森估计萨克森公爵领的面积差不多有将近60000平方公里,在这么大的土地中,居然只有三十多万人,除了汉堡东边那一块山林被冯森圈作了上林苑以外,剩下的广袤的森林可以任由领民放羊和养猪。
&60;br&62; 冯森自己的上林苑里就养了上千头大肥猪,他甚至叫人从丹麦引入了一种大白猪与本地家猪还有野猪进行银趴育种。
&60;br&62; 不仅仅是育种,在新开垦的两百亩土地上,冯森还将其划分成了试验田,每天拿秋水仙素(酒精泡秋水仙花)泡各种种子,试图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小麦品种。
&60;br&62; 等到什么时候能够平均亩产1石,冯森就满足了。
&60;br&62; 但光发展农业顶多让自己饿不死,想要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工商业,目前的羊毛毛呢工坊还在孵化期,而由于炉温和材料问题,瓷器死活造不出来,冯森目前能拿出来的拳头产品只有一个——啤酒。
&60;br&62; 剩下的东西不是销售渠道很窄的扇子和伞,就是附加值很低很笨重的建材,这些最多只能勉强盈利,倒是豆豉卖得不错,但是豆豉第一个需要盐,第二个需要黄豆。
&60;br&62; 盐矿还在建,黄豆还在种,所以豆豉基本断货了。
&60;br&62; 但问题是由于军粮和战俘问题,今年的小麦大多都拿来吃了,没多少能弄来酿酒,甚至可以说就是没有。
&60;br&62; 经过强化认知和快速响应,冯森迅速发现了问题的抓手,完成复盘,成功地发现了新的细分领域,实现了新赛道的赋能,那就是造纸。
&60;br&62; 是的,当年跟陈崇义一批来的中原工匠中就有两名造纸工匠江大和江二由于用不到他们,已经跟着女工们踩了半年的纺织机了,等冯森派人让他们筹建造纸工坊的时候,两人简直要热泪盈眶。
&60;br&62; 很快便在兴业坊中造起了一个用来造纸的大院,也就是造纸工坊。
&60;br&62; 在两个随从的陪伴下,冯森迈步走入了造纸工坊的大门,内里果然是一片热闹景象。
&60;br&62; 在大院的一角,两个裸着上身的撒克逊毛汉子,每人都手持一把大木锤,咬着牙拼着力气用力地锤击着木槽子里的被泡得有些发烂的树皮和芦苇。
&60;br&62; 两人你一下我一下,时不时伸手调整一下原料的摆放,这些泡好捶打完毕的原料将会投入了大院中的方池子中。
&60;br&62; 这造纸工坊的院子约莫在二百来平左右,三个方形的大池子正摆放在院子的中央,每个池子周围都围着两个人,时刻调整着池子下方火力的大小。
&60;br&62; 走到近处,冯森探头看去,池子中都浸泡着树皮和芦苇,一个有些呆愣愣的年轻撒克逊小伙提着一桶石灰浆,倒入了浸泡了原材料的方池中。
&60;br&62; 这些方池长宽在四尺左右,几个工匠学徒一桶桶地向里面倒了差不多有二十石水。
&60;br&62; 方池子下面生火,煮上八天,再将其中的原料取出,放在装满清水的大木槽中洗干净,再用柴灰水浸泡,盖上一层稻草灰,再次放到方池中蒸煮以及石灰浆浇淋&60;br&62; 这样反复两三次,原料就会像沤麻一般腐烂发臭,捏着鼻子,冯森跟在一个学徒的身后,看着他将一坨原料从方池中取出,送到了大院中的一角。
&60;br&62; 两个夹着鼻子的大汉等在石臼边,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