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萨满只有手枪,不持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一面旗帜,也就是《万灵圣典》所称的“镇魔旗”
&60;br&62;“圣旗高牙,邪灵退散!”
——《战争圣典》6:66&60;br&62;在殷人的传说中,邪灵和万灵相对。
万灵是友善的,它会帮助敬畏他的人。
而邪灵则是不谐的象征,这些凶神恶煞会人民带来灾厄和苦难,西班牙人就是标准的“邪灵化身”
。
《万灵圣典》将镇魔旗视作驱邪的法器,在镇魔旗下和邪灵作战可以获得万灵的护持。
&60;br&62;所谓“镇魔旗”
,其实就是明军常用的大纛旗——用旗杆挑着的一面幡。
将这面幡视作镇魔的圣物,殷兵们就会觉得在旗子旁边有buff加成。
&60;br&62;旗面很长,分为两部分。
下半部分是萨满的个人象征,上半部分则是“正义之印”
,也就是整个大明远征军刚刚换的“天子旗”
。
靖海军也统一换装了这面旗。
&60;br&62;中国古代礼制庞杂,旗帜严整。
但这么多复杂的旗号显然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求&60;br&62;崇祯何尝不想打着天子仪仗出战——什么白圈兔、红圈乌、鸡学舞、狗生翅、蛇缠葫芦这些大旗都挂上。
再来一套,红叉银斧前开路,甜瓜苦瓜黄金镀,枪尖挑马镫,鹅毛扇上铺,再穿着大作怪的衣服。
&60;br&62;可惜啊,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别说天子仪仗没带来,就是带来他也不敢打出来,因为那简直是开嘲讽啊。
西班牙人正愁着炮不知道轰谁呢,一看对面“那金闪闪一大坨是什么?”
,然后劈头盖脸把炮弹打将过来,崇祯就只有提前读条的份了。
&60;br&62;在炮火连天的现代战场上,一大坨标识主将的旗帜无异于“火力磁铁”
,整个战场的火力都会被吸引过来。
也正因为如此,崇祯有了设计一面天子旗的想法。
&60;br&62;整面旗的核心元素是天子十二章中的“黻”
,即两“己”
相对。
十二章象征着天子的皇权,而黻的意思是公平与正义。
“黻”
的读音同“福”
,也取一个好彩头。
&60;br&62;整面旗以红色为底,朱红色的旗帜是传统的正色,也象征了大明的朱家朝廷。
红旗中间是一个黄色的圆,象征着大明之“明”
。
“黻”
纹则位于太阳之中,象征着天子。
&60;br&62;想法是好的,可惜这面旗的造型&60;br&62;“陛下,您在画东西?”
第一次看到崇祯作画,黄嗣的好奇地凑上去看。
&60;br&62;“是啊,你看怎么样?”
崇祯把旗子在黄嗣面前展开,他相信这面威武庄严的旗帜能直达观众的内心,让他们肃然起敬。
&60;br&62;“呦,陛下要发红包了?这还没过年呢。
陛下的红包画得真好啊,只是这么大的红包,您要包什么进来?该不会是宝钞吧?陛下,现银行不行?宝钞寄回去不好用啊。”
&60;br&62;“出去。”
崇祯抬手指了指外面。
黄嗣知道说错话了,鞠了一躬,溜之大吉。
&60;br&62;自那以后,“红包旗”
的绰号就在军中流传开来,崇祯也一直对黄嗣的行为耿耿于怀。
&60;br&62;天子旗不只是军旗,更是作为国旗一样的存在。
其核心元素“黻”
纹也将被雕刻在未来的军装、武器、生活物品上。
&60;br&62;郑鸿逵曾经向他建议:“陛下,臣以为,旗帜用一‘明’字国号即可。
臣实在是猜不透,陛下为何要用‘黻’纹做旗。”
&60;br&62;“郑总兵,给朕说说黻纹的意思。”
&60;br&62;“臣试言之。
黻字,两已相背形。
代表了公义和真理。
陛下取黻纹是让治下的臣民背恶向善,背己自省,让乾坤朗朗,天道昭昭。”
&60;br&62;“不错。
但还有一个意思你没猜出来。
你是天子之臣,是也不是?”
&60;br&62;“禀陛下,臣誓死效忠大明天子。”
郑鸿逵行了揖礼,以示忠心。
&60;br&62;“你难道,只想做大明天子之臣吗?”
&60;br&62;郑鸿逵看了看崇祯,他猜不透崇祯话里的意思。
&60;br&62;崇祯转身面对后面挂着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