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主导地位,掌控殖民政府的绝对话语权,南洋就能成为大明本土的一大助力,反攻满清也就变得更加容易。
&60;br&62; “臣,叩谢陛下。”
&60;br&62; 跪在地上还没起来的钱益又俯首而拜。
&60;br&62; 他知道这个封赏的分量。
即使没有正式的品级,单单是从五品官的待遇,对于商人来说就是天大的恩赐。
全权代表大明,也就和封疆大吏无异。
&60;br&62; “朕还没说完,这是有条件的。
一者,南洋公司不可以迁移本地的原住民,只可以迁移灾民和难民。
二者,朕会让南京朝廷派出一名正五品南洋大臣监察南洋公司,诸要事必须报于南洋大臣知晓。
三者,统治官任期五年,任期满了,换什么人公司自己议一议,但必须南洋大臣首肯才能上报朝廷。
这个南洋大臣人选,朕可以安排孙和京的长兄孙和鼎来担任。”
&60;br&62; “臣明白。”
钱益也知道,朝廷不可能对一群商人放心,皇上也要对南京的朝廷有个交代,至少不能让他们面上无光。
安排一个熟人的兄长来监察南洋公司,也算是皇上开恩了。
&60;br&62; “另外,南洋的吕宋岛(今菲利宾)已经被西班牙人占领了,归属我们面前的新西班牙的总督区管辖。
你们去南洋移民,少不了和他们摩擦。”
&60;br&62; “南洋岛礁星罗棋布,西班牙人的炮舰施展不开。
我们的福船就非常适应这种复杂海况。
郑都督(郑芝龙)的部下(海盗船)就经常在南洋和他们交手,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60;br&62; “我会提议南京方面派舰队南下的,你们尽管宽心。”
&60;br&62; 有了水师的加入和朝廷的支持,热兰遮的荷兰人以及西班牙的菲利宾殖民政府简直不堪一击。
郑芝龙想必非常乐意支持这一举措。
&60;br&62; 如果郑成功能够统帅这一只舰队并立下战功,这位民族英雄就能提前确立在军中的威信。
将来就算郑芝龙再次反水,也不会裹挟走大半的水师战船。
&60;br&62; “臣代家父和南洋的百姓,叩谢陛下了。”
&60;br&62; “嗯,着手去办吧。
出去以后,通知士兵和百姓,要写家书的抓紧写,认字的给不认字的代笔,有什么要捎带的一并带回去。”
&60;br&62; “臣,谨尊皇命。”
钱益转身离开了。
得了赏赐,连原来经常说的“知道了”
、“遵命”
都改口了。
&60;br&62; “系统啊,我有个问题,这个玉米”
&60;br&62; 【一个问题5点数,谢谢惠顾】&60;br&62; “你这个死要钱的奸商。”
崇祯只好交出点数。
&60;br&62; 【嘴上虽然这么说,你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交了钱嘛。
好了,有什么要问的?】&60;br&62; “玉米亩产多少斤?”
&60;br&62; 【这个波动很大,千斤到两千斤都有,但这是加了化肥的产量。
没有化肥,产量不比水稻高多少,还特别伤地。
阳洲的玉米产量高是因为他们刀耕火种,四处游耕。
收获以后,他们会烧掉茎叶,让土地恢复肥力。
本土哪有那么多田地让你轮流耕作?】&60;br&62; “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建议?”
&60;br&62; 【5点】&60;br&62; “聊十块钱的,拿去,不用找了”
&60;br&62; 【咳咳,现在的玉米虽然产量没有现代那么夸张,但是抗旱,可以种植的面积非常广,中国55的土地都很适合种植玉米,尤其是南方,可以大大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粮食的总产量。
】&60;br&62; 【真正高产的作物是红薯,块茎积累养份的效率肯定是比果实高的,简易的种植方法也很适合大规模推广。
唯一的缺点是红薯的营养结构较为单一,也不耐饿。
所以需要配合其他的作物来食用。
】&60;br&62; 【相比较而言,土豆虽然产量也很高,但不加调料的土豆不适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口味,所以土豆并不适合作为主食推广。
作为蔬菜和辅食倒是可以。
】&60;br&62; 【所以综合来看,我建议你在信中向南京那边建议大力推广红薯和玉米,二者互为补充。
土豆可以和其它的蔬菜一起推广。
这样应该可以让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