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菡眼眸微狭,不认同皇后说的陛下不好美色。
陛下所宠爱的人里——
…除了皇后娘娘气韵优于姿色。
无论是燕充容还是折才人,都是容貌宛若春花的娇艳美人啊。
不过从宠爱的长久来看,折才人确实有不一般的手段。
皇后白蔚之见她不语,疑惑问:
“怎么了?”
“嫔妾以为…王采女虽然好把控,但不聪慧,不一定能帮到娘娘。”
李从菡委婉道。
白蔚之不以为意。
“一时帮不到也不要紧。
“折才人是待选期间和陈宝林交好的,现今关系已经那么好了。
“王采女做不做的成,是一回事,但还是要去做的,总不能她光嘴上说一说,本宫就给她好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买卖。”
李从菡听出皇后,在提醒她不可推诿,旋即附和道:
“娘娘说的是,嫔妾回去便安排。
“…恰逢折才人晋位,王采女贴上去还不显得突然,正是好时机。”
“嗯。”
白蔚之颔首,对不远处侍立的朝思道:“生辰办完了,先前的理由拖不下去了,太后那边有没有又透露意思,想插手宫务?”
朝思清楚明晰的答道:
“回皇后娘娘的话,没有。
“但太后那边私下要了彤史过去,可能有意,要整治后宫独宠的局面了。”
白蔚之一脸惊喜,“当真?!”
接着她自否道:
“诶,太后插手迟了,陛下恐怕圣心难转。”
李从菡安慰,“娘娘莫操心,正所谓知子莫若母,太后好歹是陛下的生母。
“寻常人家婆媳间,做婆婆的当恶人,折磨儿媳都是轻而易举,更别说折才人仅是妃嫔。”
白蔚之苦笑。
“那只是寻常人家,不是皇家,太后顾及陛下的看法,必然不会对折才人下死手。”
同一时间,慈明殿。
被召过来的文清妍卓然而立,笑颜淡淡,清丽如画。
赵太后一看她的模样,就知道她不是儿子偏爱的那一款。
但不要紧,能用来打破局面就成。
赵太后道:
“文才人昨日送的礼物,哀家甚是喜欢,今日叫人来,是特意来赏你的。
说到这里,看向了兰芝嬷嬷。
兰芝会意,很快已备好的茶丝珍宝,由下人奉了上来,她道:
“太后娘娘对文才人亲手写的字,赞不绝口呢。”
文清妍受宠若惊,同时察觉出了不对——喜欢也不至于如此厚赏,谨慎道:
“不过是嫔妾的一点孝心,太后娘娘喜欢,嫔妾就很开心了,这些东西……”
“哀家的心意,文才人就不要推拒了。”
赵太后打断,又惋惜道:
“你祖父曾是陛下的老师,可惜病亡的早,若他还在,你也不会只是这个位分。
“陛下给折才人晋位时,哀家原是想提你一句的,遗憾没来得及说出口。
“不过你放心,哀家心里记得你。”
看着赵太后和颜悦色的模样,文清妍背后生凉,没感到丝毫欣喜。
祖父在世时,因她是文家这代里,识字学书最快的,对她最为喜爱,经常教导她。
她了解祖父,还看过祖父在书上做过的批注,对北魏的“杀母留子”
之政,颇为推崇。
认为此政虽狠辣残忍,但能防止外戚干预朝政,保证皇位的安稳传承。
虽不知祖父有没有上书,把这个观点跟先皇说过,但毫无疑问,祖父绝不可能和赵太后有什么私交。
就算有,也绝对是交恶。
文清妍低首道:
“嫔妾…是个安于满足之人,对位分并无不满。”
她眉色淡薄,说这话的时候,不显卑微,带着一番清冷之态。
赵太后甚为不悦,蹙眉问:
“没有心气,你这样怎么能帮得了文家?”
“嫔妾是女儿家,不能入朝为官,确实帮不了文家。”
文清妍冷静说道。
“糊涂,你若是在后宫得宠,前朝自会有官员讨好帮助文家,只有这样,才不枉费了家族对你的一番培养。
文清妍听懂了赵太后的意思,旋即跪下道:
“嫔妾不敢有这种心思。”
赵太后亦意识到说的太露骨了些,敛色说:“你呀你,好吧,哀家不劝你了,先起来吧。”
文清妍听话站起。
赵太后语重心长道:
“你回去慢慢想吧,哀家是为了你好。
“京中那么多家族,皆是不进则退,倘若文家有子弟出息,文家就不会送你进宫了。
“你就算不为家里想想,也要为你自己想想,皇帝现在还记得你,是因为你祖父。
“待皇帝不记得你了,你又韶颜已逝,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这番话说的入情入理,文清妍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