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中又不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个年逾花甲的老人。
学生阅卷的时候,曾看到不少字体歪斜、文语一概不通的试卷,着实头疼。
有些字体端正,可文章写得是胡编乱造,曲解圣贤之书。”
这番话出口,朱橚倒是转而反问道,“李谦啊,你来说说。
若你换做洪武三年的杨宪,你会怎样?”
“若是学生的话,肯定不愿意在扬州府待上六年。”
,李谦不假思索地说道,“寻常知府不过四品,管的只有一府之地。
而中书省居于六部之上,掌的是天下之事。”
朱橚看着杨宪离开的方向,悠悠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后日的诞辰我还是不去了。
至于你们几个,嗯,就别去看热闹了。
杨宪此人的我总看着有些不对劲,少些往来为妙。”
纵然方才杨宪展现出来的,是一个能臣的做派,可朱橚隐约感觉杨宪还是隐藏了很多东西。
对于杨宪,其实朱橚多少有点理解的。
对方是浙东一派出身,可朝堂上的浙东一派说得好是处于劣势,说得不好听就是在淮西一派独大,他们夹缝生存。
浙东四先生,先不论早逝的两位,宋濂一辈子其实没做过什么实权大官。
刘伯温倒是管着都察院,可总是不得圣眷。
李谦自然不会拒绝,拱手回道,“先生,学生这就告诉他们,后日不要去参加杨左丞的诞辰。”
“对了,他今年多少岁来的?”
“先生,好像是三十九岁。”
朱橚在了解冯胜这个宋国公的时候,也在不断了解庞大的淮西功勋集团。
相比于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淮西一派,杨宪还是太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