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洛溪带着高幽若离开后,正厅内便只剩下了长孙皇后和韦氏。
长孙皇后轻轻叹了口气,转向韦氏,痛心疾首道:
“舅母,你糊涂啊!”
长孙皇后语气中带着责备,但更多的是无奈和失望。
“秦明这孩子虽然年轻,但他行事一向稳重,且心思缜密。”
“你们今日之举,无异于是在恩将仇报,将人家的一片真心,狠狠地在地上踩啊!”
“这换作何人,都会心寒的呀!”
“更何况,幽若不知道那件事的原委,难道舅母和舅父也不了解实情吗?”
“当初在战场上,若非秦明和百里娘子出手相救,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事后,他不感激秦明就算了,竟然还命手底下亲卫去刺杀秦明。”
长孙皇后越说越气,将手边的矮桌,拍得彭彭作响。她冷笑一声,轻哼道:
“哼,他这般品行之人,出生在渤海高家,简直是在玷污高家的门风!”
“若非是看在舅父和舅母的面上,本宫早就让陛下将其发配到岭南,以示惩戒了!”
长孙皇后说到这里,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咬牙切齿地说道:
“别说昨晚派人刺杀他的不是秦明,就算是秦明,那又如何?”
“这本就是,他欠秦明的,死了倒也清静。”
“呵,现在好了,秦明这次非但没有刺杀他,还遵循你们的请求,让孙真人半夜前往医院救了他。”
“饶是如此,你们不遵守两家盟约就算了,还要当面怀疑他!怎得?救人还救出罪了?”
“本宫,就不明白了,你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啊!难道,非要毁了幽若这来之不易的婚事,毁了高家的百年基业不成?”
韦氏听罢,脸色苍白,顿时慌了神,喃喃自语道:
“此事还不至于严重到如此地步吧?”
长孙皇后闻言,有些无奈地看了韦氏一眼,忍不住拔高了声音。
“不至于?”
“呵,要知道,当初秦明遇刺之后,可是命人将高履行亲卫统领的尸身,直接悬挂在城头示众。”
“此事早已在出征吐谷浑的大军中,传得沸沸扬扬。”
长孙皇后语气坚定,目光如炬,直视韦氏,不容置疑地说道:
“倘若高家不能在大军凯旋之前获得秦明的原谅,舅母可曾想过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高家不仅会在朝堂上失去一位重要的盟友,甚至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渤海高家也因此,而遭人诟病,受万人唾弃。”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每一句话都如同一柄利刃插进了韦氏心里。
这时,长孙皇后也是气急了,仍在持续输出。
“秦明虽在陇右的时间不长,但仅凭兴隆山一战,以及救下兰州数十万百姓和左领军数万大军的功绩,便已足以令他在军中和民间赢得极高的声望。”
“加之朱雀大街上,经由秦明启发,正在兴建的大唐英烈纪念碑,以及平康坊那座仁安医院,这些事迹更是让他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