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事应该提前准备,秀女选拔繁琐不堪,应该提前准备好。”
这话说的也是,明朝后宫多出自民间,这么一层一层的选拔上来,难免花费时间和金钱。
“既然如此,那这事就多劳圣母大人了。”
万历说道。
既然这事李太后愿意,那就交给他。
蹲在李太后脚旁的朱翊镠忽然嚷嚷了起来:“我也要结婚,我也要娶媳妇。”
李太后皱了皱眉,呵斥道:“你跟着闹什么?你还小,等以后再说。”
这话让朱翊镠撅起了小嘴,一脸不满。
李太后心里有自己的私心,一个皇子成婚,就预示着这个皇子已经成年。
成年的皇子,是要就藩出去的。
这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虽说之前万历在李太后这里提到过,让朱翊镠留在京城,可在李太后的潜意识里,朱翊镠还是要出去。
“唉,眼瞅着你们两个越来越大,以后少不了分别。
你想好了你弟弟的封地了吗?可要找个富庶的地方,你是皇帝,可不能苦了兄弟。”
李太后一脸惆怅的说道。
目光在万历和朱翊镠的身上不断流动,总有一些舍不得。
朱翊镠刚出生那会,就被隆庆帝封为潞王,可封地迟迟没有敲定。
李太后不愿意自己的小儿子受苦,于是就想让万历给朱翊镠挑选一个富裕的地方。
看着玩闹的朱翊镠,李太后接着说道:“中原是个好地方,良田万里,要是去了那里,应该会好上一些。”
李太后知道一些天下之事,知道中原是个好地方,就想着让自己的小儿子去那个地方。
可是,中原已经有了不少宗室。
如果再把朱翊镠安排过去,势必会加重当地百姓的负担。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让朱翊镠去中原,可是什么好事。
“孩儿之前说过,要让弟弟一直留在京城,帮着孩儿做事。”
万历说道。
李太后虽然高兴万历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
朝堂上的阻力不是说说而已,想要让朱翊镠留在京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不现实吧。”
李太后说道。
“现不现实,以后就会明白。”
万历回道。
李太后没有再说什么,看着无忧无虑的朱翊镠,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
冬天越来越浓,万历二年在鞭炮声中终于过去,万历三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今天是万历三年正月初一,城中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响彻不断。
万历陪着李太后在宫中转悠了一阵,随后去了大明皇家学院。
目前的学校中,只有三十名宗室子弟,这些人由文书房的太监和万历之前的那些学生教授。
万历之前的那些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在户部和兵部当值,有时间了,就会来学校给他们教授课程。
万历有时候,也会给他们,以及之前的那些学生上课。
因为他们的基础不一样,所以课程也不同。
万历没有惊扰到任何人,静静的站在教室外面看着。
这些宗室子弟看起来还不错,先别管学习如何,最起码都很认真。
这些人,就是万历的基础。
让他们学个个月,然后进行考试,学习好的,留着继续学习,学习不好的,抽调出去,前往江陵组建银币兑换点。
一晃就是春天,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辽东,王杲终于忍不住了。
憋了整整一个冬天,王杲把所有能吃的全都吃了,要是再这样你下去,非要饿死不可。
穷凶极恶的他,趁着开春之际,袭击了好几个部落。
袭击的这几个部落,都是和觉昌安关系不错,且一直和大明互市的部落。
王杲杀掉这些部落里的男女老少,抢夺他们的粮食财富。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王杲的实力,越发膨胀。
实力强大之后,他将目光放在了觉昌安的身上。
在他看来,攻破赫图阿拉只是时间问题。
春天,道路通了,那些部落又开始了互市,这引来了王杲的注意。
三月十五,王杲的儿子阿台率领一千兵马,悄咪咪的挺进到抚顺城外五十多里的地方,埋伏在前往互市的必经之路上。
当他看到那些赚的盆满钵满的部落商队之后,无情的发动了攻击,将所有的财富全部抢走,同时杀掉了所有的人。
回去的路上,阿台骑着战马,开心的笑了:“这些人真是大肥羊,一个个的等着我们来抢。”
“是啊,也不知道他们忙个什么劲,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被咱们抢。”
阿台的一个手下,哈哈大笑着。
这一次,阿台收获很多。
足足有二十多车粮食,以及大量盐巴茶叶。
加上之前抢夺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