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讲读过的很快,临近结束时,万历问了一嘴海瑞的伤势。
京营乱兵在冲击皇宫的时候,海瑞拉了一支兵马护驾,结果被乱兵冲击,海瑞从驴车上摔了下来,小腿受伤。
伤势并不严重,可海瑞现在年龄也大了,身体素质没有之前那么好。
“回禀陛下,刚锋的伤势并不严重,再过几天就能做事,陛下不用担心。”
张居正回道。
万历点了点头,“那就好,只要无事就好。”
其实万历也没有太担心,前几天,万历让张诚派人前往湖广蕲州去请李时珍入京。
明朝的太医并不怎么靠谱,当年的刘文泰就是其中之一。
李时珍的能力与功绩历史已经给出了明证,彪炳史册的人当然要用,和宫中那些寂寂无名的御医相比,万历当然更相信李时珍。
除了保证自己能够得到靠谱的医治之外,万历还有一个雄心壮志,那就是规范和推广医学。
尤其是民间,如果有良好的医疗与靠谱的药材,那么人口数量还会上涨。
这个时代看病,完全就是碰运气。
民间普通百姓,真就是和死神玩抓阄,有些游方郎中,手里或许只有几个土方子,不管遇到什么病,都用这土方子看病。
运气好,治好了,运气差,治死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人口才是硬道理。
有人口,才能支持帝国的扩张,利用的好了,将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一点万历比谁都清楚。
如今的李时珍正在编纂《本草纲目》,这是一件大事,万历要插手进去,给予强大的支持。
有条件的话,万历还想开一个学堂,专门让李时珍这种名医收徒传医。
张居正也不愿意见到海瑞生病,接下来就要处理抚宁侯,这没了海瑞可不行。
文华殿讲读结束后不久,秦藩宗室前来拜见万历。
召见的地方还是文华殿,撤掉那些多余的桌椅就行了,也不需要额外布置。
万历高坐皇位,十三个秦藩宗室朝着万历躬身拜见。
他们身上的衣服质地不错,有些品质,但穿在他们身上,却有些格格不入。
这衣服本不是他们的,当皇帝的召令到达陕西,选中他们进宫读书时,他们瞬间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人物。
平时没人在乎的野草,一跃而成春天最耀眼的鲜花。
哪怕是当地的县令,都跑来祝贺。
要知道,普通县令可能当一辈子的官,都见不到皇帝。
这些人选入宫中陪同读书,肯定能见到皇帝。
这要是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让皇帝记住,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正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前一刻一贫如洗,后一刻富贵荣华。
知府、巡抚以及秦王府,也会派人前来祝贺,他们的目的可不是巴结,而是教他们如何在皇帝面前说话。
这些老实巴交的人,在皇帝面前说说错了话,说不定会影响到他们的仕途。
所以,必须提前安排好,以防万一。
他们身上的衣服,就是这些人送的。
平时里穿粗布短打,现在冷不丁穿上这种衣服,显得古怪无比。
这十三个秦藩宗室中,有三个是中青年,剩下的都是十来岁的少年,他们很瘦,很黑,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中青年是陪同,是这些少年的长辈。
“草民朱三才,朱五木,朱六水拜见陛下!”
这些秦藩宗室略显杂乱的向万历行礼。
他们很激动,以至于万历都可以清楚的听到他们那粗重的呼吸声。
在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皇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跨越出生地,生于出生地,死于出生地,去一趟县城都能吹好久,更别说是前来拜见皇帝了。
这些秦藩宗室地位比较低,没有什么存在感,起名字的时候也是乱起,前几十年,秦王府还会派人记录造册,这几年,秦王府也不管了,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没读过书的人,自然起不出什么好名字,更多时候,想到什么就起什么。
所以,这些秦藩宗室叫这种名字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平身吧!”
万历说道。
这些宗室子弟站直身子,有些惶恐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是皇帝,是大明朝的主宰,他们不可能毫无反应。
“你们从陕西一路而来,也不容易,如今在京中可有住处?!”
万历和煦的问道。
年纪最大的朱三才垂着脑袋,回道:“回陛下的话,礼部给我们安排了住处,也给了粮食,现在过的很好,多谢陛下挂念。”
这些秦藩宗室不敢抬头看万历,小心翼翼的应对着。
“陕西现在怎么样?那里的百姓过的如何?!”
万历再次问道。
“回陛下的话,那里过的好着呢,很好,风调雨顺。”
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