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干一件事,不需要亲自下旨让人去干,一个眼神暗示就能达到目的。
历史上的众多政治事件,大部分都是一笔糊涂账。
有阴谋诡计,有机缘巧合,还有的纯粹是误会。
甭管真相是什么,都不影响最终结局。
……
成国公病故,礼部以最快速度,搭设起了灵堂。
孝子贤孙们还在路上,军中将领已经接二连三赶来祭拜。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杀气。
让负责充当迎宾的礼部侍郎,很是头疼。
成国公之死,又不是他的责任。
这帮武夫把怨气往他头上撒,完全是无妄之灾。
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招惹成国公。
“大人,镇远侯到了。”
收到这个消息,杜侍郎急忙起身迎接。
内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早知道这苦差事如此棘手,就该学习礼部尚书战略性“病倒”。
成国公和镇远侯病重,在军中根本不是秘密。
现在已经死了一个,剩下的一个不安心养病,还跑出来蹦弹。
万一不小心,在祭奠过程中出点儿意外,他可兜不住。
“陛下,来过了么?”
没理会杜侍郎的客气,李原当即问出了关心的问题。
按照礼仪规制,正常情况下王公贵族死亡,皇帝只需要打发人代为祭奠即可。
可现在明显不是正常情况,成国公不光死于任上,更是死在御驾亲征途中。
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皇帝也该亲自走一趟。
“陛下,打发徐公公来过了。”
杜侍郎一脸忐忑的回答道。
事实上,永宁帝没有亲自过来,他也觉得皇帝太过薄凉。
对大虞朝来说,成国公可是力挽狂澜的大功臣。
活着的时候,权势地位就达到了顶峰,死后也该予以哀荣。
尤其是在子嗣,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朝廷更需要重视其身后事。
在普通人眼中,皇帝亲自祭奠是荣耀。
搁在勋贵身上,这就是政治表态。
很明显,永宁帝不想看着勋贵系继续做大。
舞阳侯的身后事,他就没有露面。
现在轮到成国公的丧事,他同样不想露面。
倒不是铁石心肠,主要是政治上,不容许有柔情。
勋贵系的柱石再去一位,正是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候。
一旦皇帝亲自祭奠,就会被人百官认为这是政治表态。
到时候一大堆的投机者,都会顺势倒向勋贵系。
勋贵系摇摇欲坠的局势,立即就能稳定下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