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年4月13日,正值暮春时节,广州城依旧繁花似锦,热闹非凡。
而在那巍峨的皇宫之中,皇帝华河苏正端坐在那宽敞明亮的御书房内,神情严肃且专注地批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
御书房内安静极了,只有华河苏手中的朱笔在奏折上摩挲书写时出的细微声响。
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绣着的金龙仿佛活物一般,在阳光下闪烁着威严的光芒。
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犹如夜空中的寒星,不放过奏折上任何一个细节。
这些来自各个地方的奏折,如同一条条纽带,将帝国的每一处角落与皇宫紧密相连。
华河苏一页页地翻阅着,脸上的神情渐渐舒缓。
还好,大部分奏折传递的都是令人安心的消息。
各地的收成总体不错,田野间麦浪滚滚,果园里硕果累累,没有大灾爆,也不见旱灾、蝗灾的侵扰,百姓们的生活也算安稳。
然而,就在华河苏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名将士不顾一切地冲了进来,边跑边大声喊道:“别拦我!
有一个紧急事情要报告给皇上!”
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打破了御书房的宁静,华河苏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更多的是对紧急情况的警觉。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声音威严地说道:“何事如此慌张?”
那将士气喘吁吁地跑到华河苏面前,单膝跪地,双手将一份战报高高举起,声音带着一丝惊恐地说道:“加急战报,山西区太原城失守了!”
“什么?!”
华河苏霍然起身,龙袍随风飘动,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重复着,“太原城失守?这怎么可能!”
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脸上满是焦虑和愤怒。
过了一会儿,华河苏渐渐冷静下来,他皱着眉头分析道:“不行,不能让那精制骑兵再这么肆无忌惮地推进了。
如今他们手中有16万骑兵,已攻破了松北城和太原城两座城池,接下来很有可能就会攻打河北区邯郸城。
一旦邯郸城也落入敌手,局势将更加危急。”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疑惑:“奇怪,他们攻打松北城时还显得喘喘吁吁,似乎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怎么攻打太原城时就突然实力大增了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原因。”
华河苏握紧了拳头,语气坚定地说:“必须尽快找到原因才行,绝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
若任由他们继续推进,只怕半壁江山都将陷入敌手,我这大好河山,怎能毁于一旦!”
此时,御书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华河苏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暗暗誓,一定要扭转这不利的战局,守护住自己的帝国。
夜幕悄然降临,广州城的繁华渐渐被夜色所笼罩。
广东区广州城那气势恢宏的皇宫内,灯火通明,御书房中更是烛火摇曳。
皇帝华河苏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案上摊开的几份军情急报让他心烦意乱。
他轻轻叹了口气,随即抬手唤来身边的贴身太监,低沉而威严地说道:“去传丞相南城羽和武将关武前来御书房议事。”
太监领命后,匆匆离去。
不大一会儿,丞相南城羽和武将关武便匆匆赶来。
他们踏入御书房,脚步沉稳而恭敬,见到皇帝后,齐齐跪地,行了大礼。
“陛下,不知深夜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丞相南城羽率先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几分关切。
皇帝华河苏面色凝重,缓缓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开口说道:“二位爱卿,近日16万骑兵南下,短短不到1o日,便攻下了松北城跟太原城两城,此事让朕忧心不已。
你们可有应对之策?”
丞相南城羽微微抬头,神情镇定,说道:“陛下,您定是为这16万骑兵南下之事烦闷不已。
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迅地攻城略地,关键在于他们所使用的铁三方阵。
这可是一个极难破解的方阵。”
武将关武在一旁皱紧了眉头,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不甘。
丞相南城羽清了清嗓子,继续详细说道:“这铁三方阵的核心结构采用纵深递进的方式,由三线楔形阵列组成。
前阵为轻装矛手,他们手持5米长的拒马长矛。
这些轻装矛手训练有素,身姿矫健,虽然身着轻便的甲胄,但行动敏捷,能迅地在阵前布防。
那5米长的拒马长矛,如同丛林中的荆棘一般,横亘在敌军面前,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中阵为重甲戟兵,他们手握3米长的逆刃戟。
这些重甲戟兵身披厚重的铠甲,每一步迈出都带着沉重的声响,仿佛是一座座移动的堡垒。
那逆刃戟的戟刃异常锋利,还带着倒钩,一旦刺入敌军身体,便能造成巨大的伤害。
后阵为链枷死士,他们手持短距破甲钝器——链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