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程浩权先到火锅店了解了一下火锅店采购渠道,统计了火锅店的各种菜品,准备在菜品上推陈出新,还派人帮着苏扬巡视装修工作。
梅静姗除了准备公司管理、考核制度,还准备培训原岛国料理店的那些员工。
同时她也开始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准备为苏扬即将开业的两家火锅店做人才储备。
苏扬则告诉了梅静姗,他打算先将市场拓展部的员工增加到二十名。
这些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适合开火锅店的店铺,这也是苏扬建立公司的主要因素。
另外,他还打算把一些看中的店长人才放到市场拓展部。
初期没有足够火锅店的时候,让他们去外面寻找合适的店铺。
梅静姗有些担忧公司资金问题,二十名新员工开销可不少。
不过苏扬让她尽管放心,资金完全充足!
话说到这份上,梅静姗自然没有反对苏扬的道理,也就加大了市场拓展部的招聘工作。
后续两天,苏扬往市场拓展部塞了九位员工。
这九位新员工有六位是郭放、向南天推荐过来的,都拥有精通、熟练级火锅店管理经营技能。
其他三位是苏扬从其他火锅店挖来的。
那三家火锅店半死不活的。
三位店长受到苏扬的高薪诱惑,直接就投诚了。
不过梅静姗在问了这九人几个问题后,就直接建议苏扬,让这九个人先去上几天培训课。
因为她发现,这些九位候补店长的火锅店管理能力或许还不错,但让他们去寻找合适开火锅店的店铺,就有些太勉强了。
他们对于该如何寻找合适的火锅店店铺,概念实在太模糊,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标准。
梅静姗问他们什么地方适合开火锅店,他们只会说人流量多,附近餐饮店多……这些似是而非的形容。
而梅静姗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统计周一到周末店铺门口人流数量,摸清附近餐饮店的情况,包括餐饮店的数量和餐饮店每日经营额。
摸清店铺附近小区、居民楼、公寓户数,入住率有多少。
是年轻人居多,还是老年人居多。
是外地打工者居多,还是本地人居多……
这些情报数据都要形成汇总,才能对该店铺下一个比较初步的结论。
梅静姗的建议,苏扬自然都听进去了。
普通人没有“商业推演”技能,就只能靠数据去分析。
这也是比较科学的!
经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的店铺不能说一定能开火锅店,但绝对能把绝大多数垃圾店铺排除出去。
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稍微安抚了一下这九位候补店长,九位店长都表示愿意接受培训。
毕竟他们都是经过苏扬筛选过的。
一部分候补店长以前的火锅店生意不好面临倒闭。
一部分则完全就处于失业状态。
没有店铺之前,苏扬给了他们六千的底薪。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