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下说道。
“为何这样说?”
天玑问道。
李琦转过身来,对天玑问道:
“师兄听说过同境无敌吗?”
话语中透露出浓烈的自信,那神采飞扬的模样,让天玑不由暗自喝彩。
“哈哈,好,师弟既然有如此自信,为兄就放心了。
到时候为兄亲自为你压阵!”
天玑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须,一边哈哈大笑说道,一边拔开自己的酒葫芦,吨吨吨的灌了一大口酒。
“师兄说有两件事,这才是第一件事,不知第二件事是什么?”
李琦问道。
“师弟可知盂兰节?”
天玑并没有直接说是什么事情,反而是反问李琦道。
“本愿寺的盂兰节要到了?”
李琦十分惊讶的问道。
“对,看来师弟你是知道盂兰节的,那为兄就不多做解释了。
不过听闻这次本愿寺的佛陀收了一个了不得的弟子,被本愿寺奉为佛子。
这次来送请柬的正是此人,到时候师弟你不妨多和他接触接触。”
本愿寺有西方的背景,故而很多年一直被大夏限制与打压,天玑意有所指的对李琦说道。
“此人的事迹不知道师兄知道多少?”
李琦略微皱了一下眉头,他知道本愿寺在大夏既特殊又尴尬的地位。
但此人能够让天玑极为重视,甚至还得了一个“了不得”
的评价,李琦内心对其充满了好奇。
这号人物必定是这百年间的后起之秀!
因为自己作为大夏太子期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号人物。
……
在距离蜀山两洲之地的云洲,有一名身着冰蚕丝织就白色僧衣,脚穿罗汉鞋的年轻僧人面容安详的坐在一条清溪畔。
身前燃着一渠篝火,手中拿着一根剥了皮的树枝。
那树枝上穿着两条鱼,放在篝火边慢慢烤着。
这个和尚看模样只有十六七岁,一双眼睛明亮透彻。
此时他的双目极为认真的盯着树枝上的烤鱼,另一只手轻拈念珠,口中喃喃有词。
这和尚竟然是在一边烤鱼,一边念诵着超度的经文。
因为嘴里有口水不时咽下,所以经文念得断断续续的。
在他那清澈的眼神里,透露出对烤鱼深深的渴望。
吃完烤鱼后,年轻的白衣和尚认真的将篝火熄灭,再将鱼骨埋下。
随后在溪边脱下白色的僧衣,走进水中好好洗了个澡后,穿好衣服再次独自一人出发。
手中佛珠轻捻间,向前行走一步便可跨越数十上百丈的距离。
这个和尚虽然年纪轻轻,却展现出了佛门六大神通之一的——神足通,用来赶路。
“能令心念行至十方众生所行之处而不失于定”
——称为神足通。
想要领悟佛门六通的神通,必须彻底参透小乘四禅定。
然后再领悟十二因缘甚深法,才能够具备修习六通的先决条件,达到不夹杂,不染污的境界。
佛门修行讲究顿悟,某些修习佛法上百年的老僧,也不能参悟透彻。
但如这个少年僧人一般,小小年纪便掌握六通之一的法门也是极其少见。
只见这和尚双眼之中蕴含着无尽慈悲与智慧,嘴角带着浅浅的微笑,身上有着淡淡佛光萦绕,宛如是一尊佛陀转世身行走在世间。
一路行来,即便不是佛门的信徒,在面对他的时候都有一种内心空灵,自惭形秽,感悟丛生的感觉。
从而在心底升起一种对佛门极度尊敬的冲动与想法。
这白衣僧人看似走得极慢,但白衣飘动间,在凡人眼中却仿若惊鸿一现。
几步之间就消失在人海之中。
只留下其佛光普照,慈悲祥和的样子,深深的印入了那些见到过他的人内心深处。
这个和尚即便是在本愿寺中也是地位极高的。
即便是本愿寺的主持方丈,也不能直接要求他去做些什么。
虽然他加入佛门的时间尚短,但辈分极高,一身佛法却已经超过了寺内许多苦修佛法的老僧。
佛子:莲生,是本愿寺上下的骄傲!
是佛祖派至人间的佛徒,是本愿寺佛陀的亲传关门弟子。
传闻这位佛子降生之时,莲香弥漫,有三十二朵莲花虚影相伴守护。
因此在母胎中的那一口先天之气未失,在修行中省却了从后天重返先天的过程,是先天的无垢琉璃宝体。
被本愿寺寄予厚望,有希望达到如来的境界。
……
即将北上的柳生武藏在长江口被来自书院的姜守一出手,一笔逼退后,找了一处山洞隐居了下来。
将踏上大夏国土后一路走来问道的收获仔细整理,吸纳。
用以完善自己的剑道,并将之整理成册。
若是这次他的问道仍然以失败作为终结,那他的随侍柳生马守则会带着他留下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