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要珍惜每一次见面。
」
导言结束后是采访的正文,林朝阳没有看下去,那些问题和回答他现在还记得,实在没有看的必要。
「这篇稿子最后对你的评价可不低!
」芦安·瓦尔特翻着杂志说。
然后他问林朝阳,「今天打算去哪儿转转?或者我带你去一些有意思的地方采采风?」
兰登书屋为林朝阳筹办的活动在两天之后,这两天都是自由时间。
「去趟图书馆吧。
」林朝阳说。
听到这话,芦安·瓦尔特知道林朝阳必定是要为新书做准备了,他兴致勃勃的拉着林朝阳上车直奔纽约公共图书馆,
走进图书馆,林朝阳一头扎进了期刊室。
「林,需要我帮忙吗?」芦安·瓦尔特问。
「不用,你忙你的就好了。
」
芦安·瓦尔特见林朝阳埋首于一堆旧报纸丶杂志之中,也乐得轻松自在。
如此一日轻松度过,第二日又是如此,芦安·瓦尔特感觉有些无聊了,跑回了公司去上班。
隔天上午,林朝阳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今天他将会在哥大的洛氏纪念图书馆进行一场演讲。
演讲活动是兰登书屋和哥大东亚提前沟通好的,林朝阳到校后先是见到了东亚系系主任汉斯·别林斯顿。
汉斯·别林斯顿是美国知名的中国史和中国古典语言专家,他对林朝阳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亲自带领着林朝阳和芦安·瓦尔特来到了洛氏纪念图书馆。
洛氏纪念图书馆是哥大校园内众多图书馆中规模比较大的图书馆,因为位于哥大校园中心,所以哥大经常会在这里举办一些比较重要的活动。
在洛氏纪念图书馆前方,一尊名为「母校」的女神立在那里,女神雕像身穿学袍,头戴桂冠,坐在王座上,目视前方。
它的扶手前有两盏明灯,象徵着智慧和信条。
在女神雕像身后,就是洛氏纪念图书馆的阶梯,拾阶而上,十根高大的罗马柱雄伟壮观,它的圆形穹顶也是哥大校园的标志之一。
步入图书馆,来到活动厅。
林朝阳有些讶异,前几天在俄克拉荷马大学,还可以说是学生们因为有颁奖而捧场,今天的场面着实令他感到意外了。
只见偌大的活动厅内此时已经人满为患,连过道上也站了不少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知道为何而来的紧张气氛。
「这场活动从你踏上来美国的飞机,我们就在跟哥大预热了。
你不知道,你的《梵谷之死》在哥大的学生群体当中相当受欢迎。
」
林朝阳听着芦安·瓦尔特的话有些好奇,「为什麽?」
芦安·瓦尔特想了想,说:「大概是因为每个无所事事的大学生都做过当艺术家的梦。
』
好毒舌!
让大学生们听到怕不是要打死你!
「你别小瞧你的影响力,之前你得纽斯塔特国际奖就在美国见了不少报纸。
这回领奖,《纽约时报》《纽约客》都有报导,要说在普通读者当中,可能没什麽。
但在高校里,学生们最愿意追你这种「不太大众的明星」!
』
芦安·瓦尔特的说法可以说精准的剖析了大学生们的心态,追求的就是个与众不同丶特立独行,像林朝阳这样在美国有些名气的外国作家,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审美追求。
所以当他走到演讲台前,如同火星落在了稻草堆上,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弄的林朝阳都有些发懵。
这反应未免也太夸张了吧?感觉今天不讲点乾货都对不起这些学生们的反应。
活动厅占地广大,尽管是白天,也必须要依靠灯光才能提供充足的光线。
在灯光下,林朝阳看到了一双双眼晴如夜空中的星星,明亮而充满期待,让他忍不住想起以前在燕大演讲时,那时似乎也是这样。
「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哥伦比亚这座顶尖学府和诸位进行交流,虽然我的演讲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预感到这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就在昨天,我还在苦恼今天的演讲应该讲些什麽内容。
」
林朝阳上来先卖了个关子,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
「那天我跟编辑在第七街的麦克索利酒吧喝酒,偶然间碰见了罗伯特·劳森伯格。
他,你们知道吗?」林朝阳问。
底下不少学生点头。
林朝阳玩笑着说道:「看来他的知名度在美国不太行,才这麽些人知道。
在我们中国,我如果问大学生的话,十个里有九个都知道。
」
现场发出一阵哄笑声,气氛轻松起来。
「那天我们聊的很好,他说它很喜欢我的《梵谷之死》,就跟你们一样。
」
下面又有人露出会心的微笑。
「我们还谈到了一些其他的话题,比如艺术是否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