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震勒马回头,只见身后战旗在风中烈烈作响,烟火映照下,旗上的“玄”字如燃。
他胸口剧烈起伏,半晌,长叹一声。
“玄锋……未老。”
——
战后,夕阳如血。
山风掠过战场,带着浓烈的血腥气。
霍立山带着几名将校前来报:“老将军,敌军已全线溃退,追击至三十里外,俘虏三千,缴获火铳两千支。”
“火铳,留十支送京。”段震低声道。
“是。”
他转身,望向远方。
西方的天际被落日映得通红,像极了燃烧的铜。
“他们有鹰翔国的匠人。”段震缓缓开口。
霍立山一惊:“老将军何出此言?”
“火药味不对,铳身刻纹不似西陆匠手。”
他伸手抚着一支缴获的火铳,指尖摩挲着那细微的纹线。
“鹰翔国的工艺,纹线向左,而西陆的,多向右。这支,是左纹。”
他目光冷冽,眸中闪过一丝杀气。
“若真如此……”
“那海上之战,才是主场。”
霍立山沉声道:“老将军要奏报陛下?”
段震点头。
“海上若不胜,陆上再稳,也是浮土。”
他目光深沉,仿佛能透过山与火,看见千里之外的玄京。
那夜,他在军帐中亲笔书奏:
“敌铳出于鹰翔工坊,其师匠隐于西陆。臣段震请言:海疆之战,乃天下之枢。若不剪其翼,陆战虽胜,终为守困。臣愿守西陲,以全后顾,请陛下以火攻海。”
墨迹深黑,字字如铁。
——
数日后,玄京太极殿。
宁凡披甲而立,手中捧着段震的奏章,沉默良久。
穆烟玉在侧低声道:“陛下,老将军所言极是。海陆一体,若鹰翔再介入,西陆必复燃。”
宁凡抬眼。
殿内金光漫洒,他的眼底倒映着那一封血书。
“海与陆,本是体体。陆是根,海是势。根不动,势不展。”
他缓缓合上奏章。
“传旨——赐段震火纹令,封为‘铁壁侯’,坐镇西陲。并启内阁议海战之策。”
“是。”
穆烟玉领命,转身而出。
宁凡却未动。
他抬手轻轻摩挲那火纹令的印面,低声喃喃:
“老将镇陆,新火镇海……玄朝的命,终要落在火上了。”
殿外风声正紧,檐角的风铃叮咚作响。
那声音轻微,却像是某种未知的预兆。
——
夜色深沉。
风从宫外吹来,带着海的味道。
苏若雪推门入殿,身影如月。
“他赢了。”她轻声道。
宁凡微笑,目光柔和片刻。
“赢,是开始。”
苏若雪垂眸:“那陛下接下来要做什么?”
宁凡转身,看向远处的东海方向。
“造梦之后,便该驭海。”
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决绝。
“告诉李子清,‘龙吟’二号,提前下水。”
——
火与风之间,新的征途再度开启。
远在西陆的山谷里,段震抬头望天,只见东方微有霞光。
他笑了笑,沉声道:
“陛下啊……你若真能让那火越过海,我便替你守住陆。”
风起,旗动。
战火未息,梦亦未止。
——
玄京的天,灰中带金。
天光从层层宫檐间坠落,如旧铜上流淌的光。
太极殿外,风旗低垂。昨夜的雨,尚未干透。
朝钟敲了第三声。
内阁大臣与军机使陆续入殿,衣袂扫地,靴声交错。
今日朝议,比往常更沉。
因为段震的捷报,连夜传回玄京。西线告捷,本应振奋人心。
但随捷报而来的,是一份密奏。
密奏中,提及——鹰翔国匠师现踪西陆。
那意味着什么,所有人心里都明白。
战火,不止陆地。
——
殿内香烟缭绕,钟声缓息。
宁凡坐在御阶之上,神色如常。
他身着暗金朝袍,衣角的火纹在光影间若隐若现。
殿中臣子分列左右。
穆烟玉、李子清、左仪、苏若雪、沈昭、顾千庭……皆在列。
空气静得有些诡异,似每一次呼吸都能听到绸衣的摩擦声。
“段震奏报已达。”宁凡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压得众人不敢喘的威势。
“西陆火铳,出自鹰翔。”
殿中微动。
有人眉心紧皱,有人低头不语。
宁凡继续道:“段震言:若不先剪其翼,海疆之危,将重于陆患。诸卿以为何如?”
静。
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