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61章 负重前行

第61章 负重前行(2 / 2)

干泪,抬起头,走下去!”

他挺直了腰背,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回书案前,毅然翻开了最上面的一份奏章。

“…陛下,关于去往吕宋舰队事宜,”

王直奏道,“三宝太监(郑和)虽已故去,但其旧部骨干尚存,经验丰富。

目前蔡福将军的舰队正在加紧训练,整备船只器械,招募通译、医官、工匠,预计开春后即可择吉日扬帆,重启远洋贸易,开拓海路,宣扬我大明国威。”

王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祁镇打开关于舰队的详细条陈:下西洋,这是皇祖永乐皇帝的伟业,也是祖母生前常常提及、引以为豪的壮举。

重启航程,不仅是国策,更是对祖辈开拓精神的传承!

他仿佛看到了大明帝国的舰队劈波斩浪,帆影遮天蔽日的壮观景象,看到了四海宾服的盛况。

“好!”

朱祁镇的声音带着久违的力度,他抬起头,看了看王直又道:“此乃我大明扬威海外、沟通万邦之要务!

亦是承继我大明历代先皇遗志之壮举!

着令兵部、工部、户部全力协同,务必确保北海舰船坚固,补给充足,人员精干。

远洋凶险,安全为第一要务!

务求万全,扬我国威,让世界诸国,皆见我煌煌大明之气象!”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御书房内压抑的气氛似乎都为之一振。

“臣遵旨!”

王直肃然领命,心中感慨,陛下…终究是开始走出来了。

随后,君臣几人又就边防戍卫、春耕农桑、兴学育才等多项国事进行了深入的商讨。

“诸位爱卿所虑周全。”

朱祁镇沉声道,“北虏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边防重镇之军备、粮饷、士气,皆需常抓不懈,朕会亲阅边报。

农为邦本,春耕在即,着令各地官员务必督导农事,推广深耕细作之法,兴修水利,确保秋粮丰稔。

至于教育…”

他顿了顿,想起祖母曾教导他“治国首重教化”

“教化部及天下府州县官学,乃育才储贤之所,着教化部会同吏部,严考学官德行才学,汰劣选优。

增拨学田膏火,务使寒门学子有书可读,为国家广储栋梁之材!”

他的话语条理分明,透露出重整山河的决心。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已由明亮转为昏黄。

夕阳的余晖穿过精致的窗格,在御书房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长长的、温暖的光影。

朱祁镇停下话语,望向窗外那轮即将沉入宫墙的巨大落日。

残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空,壮丽中带着一丝苍凉。

他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祖母的无尽思念,也有对肩上重任的清醒认知,更有一股被夕阳点燃的、不屈的斗志。

“几位爱卿,天色已晚,你们且先退下吧。”

朱祁镇的声音带着些许疲惫,

“今日所议诸事,关乎国本,需尽快拟旨,下发施行。”

“臣等遵旨,陛下为国操劳,也请务必保重龙体,早些安歇。”

众人深深一揖,恭敬地退出了御书房。

沉重的殿门缓缓合拢,御书房内,只剩下朱祁镇一人,沐浴在最后几缕温暖的夕照之中。

他独自坐在龙椅上,没有再看奏章,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那壮阔的落日熔金之景,暮色四合,黑暗开始吞噬光明,但天边那最后一抹不屈的亮色,却显得格外耀眼。

他轻轻抚摸着龙椅冰凉的扶手,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他相信,只要他不负祖母遗志,不忘为君之道,与群臣戮力同心,大明这艘巨轮,必能穿越眼前的悲雾,驶向更辽阔、更光明的未来。

在这片寂静与夕照中,年轻的皇帝朱祁镇,默默地将个人无尽的哀思,化作了支撑帝国前行的基石。

阴霾或许未散尽,但心中的曙光,已然刺破云层,前路漫漫,他必须,也必将,负重前行。

喜欢大明,我来了!

()大明,我来了!

最新小说: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崇祯之军火大明 第一权臣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李龙鳞苏凤翎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大明,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