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众人他不好说,免得叫人觉得说一句就罢了。
“什么要紧事,他管着城防营,遇见了自然是要处置的。
咱们的孩子好坏也不能叫那藩王之子欺负了。”
成康侯摆摆手。
“还是持玉聪慧,真要闹大了,到底是把人家打了。”
唐太师道:“你这孙子,出息啊。”
“嗨,其实持玉庶出,打小我是不怎么管他的。
但是兴许就是如此,他自己倒是有志气。
九死一生的到了今日,倒也有些出息了。”
成康侯说这话的时候倒不见多少骄傲,但是谁还不知道他骄傲呢?
家里子弟有出息,长辈们总是喜欢的。
“不说这个,眼下陛下的事最要紧。
咱们最好还是劝阻,天下刚安稳了几年呐,实在是不能折腾。
要不然叫皇后娘
娘也劝一句?”
成康侯问道。
唐太师心都梗住了,叹气道:“你还不知道……陛下年轻心情不定,皇后更年轻,哪里劝得动?”
陛下心性不定,是说陛下花心。
皇后是真的年轻,也没什么底气。
所有人都为这件事烦躁,怀乡城的孙太守上书说怀乡城愿意接驾,愿意叫本地富商出资造船。
他包了一艘船。
皇帝大喜,当即夸赞他治理有方,倒也不急着催他捐钱退地了。
今年就南巡显然也来不及,这都七月了,去了也呆不久,何况造船要时间。
皇帝的意思是,来年二月就南下。
今年下半年,就必须把船都造好,把他出巡要的一切都预备好。
有孙太守第一个出头,嘉陵府也承诺一艘船,并且还要修缮行宫,那一处行宫先帝时候用过,很多年没有修过了。
青州府也是承诺了船,以及一切别的花销。
这一来,京城只需负责皇帝出行时候的花费就好。
就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堂堂一国之君南巡,闹的跟花魁出台一般,也是叫人唏嘘。
不过只要能解决,朝臣们都不多一句嘴,万一说多了皇帝不满意呢?
侯府中,苏英渠和苏南丞父子两个人说话。
“你祖父这些时候忙的很。”
苏英渠道。
“辛苦祖父了,如今朝中大事小事都要经过他,不过也是陛下对祖父信得过。”
“也罢,如今这样子也好。”
皇帝不靠谱,自家手里有权总好过没有吧?
“今日叫你回来,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苏英渠道。
“父亲您说。”
“你二哥,这几年吊儿郎当的,也没个正经差事。
他也不小了,再这么晃荡下去还有什么好前程?我前几日跟你祖父说,他不是个做官的料。
但是咱们这样的人家,要只是给他谋个官职什么也不做,将来也无法立足。
要是只求个衣食无忧,家里倒也不是养不起他,终究怎么样呢?”
苏英渠道。
“父亲说的是,那父亲和祖父的意思是?”
苏南丞态度很好的问。
“你祖父的意思是,既然官场不适合他,倒也可以往军中去。
你们兄弟都是自幼学拳脚的,虽说学的一般,好歹也有些身手。
这事你母亲不同意,我也有些犹豫,想听听你怎么说。”
苏英渠道。
第249章是个人物了
“这……不知父亲说的军中,是北方边疆还是说京畿驻军?亦或是如儿子这般,城防营或者是步兵营?”
苏南丞怀疑苏英渠是想把白孔雀塞给他。
说实话他不想要,那人性子太难搞了。
“不,要送就正经送军中。
你祖父的意思是西北,川宁府。”
苏英渠道。
川宁府好啊,既没有雄山关那么危险,又不是个真正清闲地方。
西北王那边还有七万人呢,一旦作乱,川宁府就第一时间要反应的。
“这倒也好,只是不知父亲如何安排,儿子听说川宁府的乔将军是个十分刚直的人,要是安排二哥过去怕是一开始不会有太好的官职。”
“要什么官职,不是小兵就不错了。
要不是他自己不争气,如今也不至于这样。
送去军中就是历练,其实早该送去。”
苏英渠道。
说是他犹豫,但是到底跟心疼儿子的冯氏不一样。
他考虑的更多是儿子的前途如何,大家族里不都这样么?
“那要是祖父和父亲都同意,儿子也觉得这样不错。
咱们家就是这方面弱了一点,要是二哥能在军中有建树,那也是好事。
只是这些事,儿子怎敢随便说什么意见。”
苏南丞客气道。
“我叫你劝你二哥,你们这两年不是一直关系不错?你二哥是个没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