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141章李冶的最后时光:一首诗,一条命

第141章李冶的最后时光:一首诗,一条命(2 / 3)

召集天下才子,显得“重视文治”,好让老百姓觉得“天下太平”。

    李冶住进了宫里的掖庭宫,每天的活儿就是陪皇后、贵妃们写诗,或者在皇帝设宴时,写几首应景的诗凑凑热闹。没有了玉真观的茶寮,没有了陆羽的好茶,没有了朋友们的玩笑,没完没了的规矩,和宫里人小心翼翼的眼神。

    有一次,唐德宗设宴,让李冶写首诗赞美长安的繁华。李冶看着宴会上的山珍海味,再想起宫外还有老百姓吃不饱饭,心里不是滋味,还是硬着头皮写了“长安春色好,万户捣衣声”——她不敢写真话,只能捡些不痛不痒的话说。

    唐德宗看了,点点头,没多夸,也没批评,说:“李爱卿的诗,果然名不虚传。”李冶心里凉了半截,她知道,皇帝根本不在乎她的诗写得好不好,只在乎她能不能“听话”。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李冶越来越想家,想湖州的桂花,想玉真观的银杏,想陆羽煮的茶。她好几次想请旨回湖州,可每次话到嘴边,都看见太监们冰冷的眼神,只能把话咽回去。

    她怎么也没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1章李冶的最后时光:一首诗,一条命(第2/2页)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兵变爆发了。一群叛军打进了长安,唐德宗吓得带着妃子、太子跑了,连皇宫都没顾上守。李冶没来得及跑,被叛军堵在了宫里。

    叛军的首领叫朱泚,是个野心家,想自己当皇帝。他听说李冶是有名的才女,就派人把她找来,拿着刀架在她脖子上,说:“你给我写首诗,赞美我起兵‘清君侧’,要是写得好,我保你性命;要是不写,现在就杀了你!”

    李冶吓得浑身发抖,手里的笔都握不住。她知道朱泚是叛贼,写了就是“附逆”,可刀架在脖子上,她没得选——她想活着,想回湖州,想再喝一口陆羽煮的茶。

    她哆哆嗦嗦地写下了诗,没敢写太过分的赞美,只写了些“天下纷扰,将军起兵安天下”之类的场面话。朱泚看了,还算满意,没杀她,把她关在了宫里,等着当皇帝后,再让她当“御用诗人”。

    那段日子,李冶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她怕朱泚杀她,更怕唐德宗回来找她算账。她夜里睡不着,总想起六岁时在蔷薇丛前写诗的样子,想起在玉真观和朋友们喝茶论诗的日子,心里后悔得要命:“要是当初没进宫就好了,要是能回湖州就好了。”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

    没过多久,唐德宗就带着军队打回了长安,朱泚的叛军很快就败了。唐德宗回到皇宫,第一件事就是清算“附逆”的人——那些给朱泚当过官、写过诗的人,都被抓了起来。

    很快,就有人把李冶给朱泚写诗的事告诉了唐德宗。唐德宗本来就小心眼,一听这话,当场就炸了,拍着桌子骂:“好你个李冶!朕召你进宫,待你不薄,你居然敢给叛贼写诗!这是背叛朕,背叛大唐!”

    旁边的太监还在添油加醋:“陛下,听说那李冶写的诗,把朱泚夸得跟英雄似的,这不是明摆着跟陛下作对吗?”

    唐德宗更生气了,下令:“把李冶抓来,乱棒打死!”

    那天下午,长安的天阴沉沉的,刮着冷风。几个侍卫闯进李冶的住处,二话不说就把她架了出去。李冶挣扎着喊:“陛下饶命!我是被迫的!我不是故意的!”

    可侍卫们根本不听,把她拖到宫门外的空地上,举起手里的棒子,就往她身上打。

    李冶躺在地上,疼得浑身发抖,意识越来越模糊。她好像看到了湖州的河水,看到了玉真观的银杏,看到了陆羽和皎然在茶寮里等着她,笑着说:“阿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明补牙匠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反贼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铁马冰河肝胆照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