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幅画能改二十遍;贾岛喜欢写诗,一首诗能抠一百遍。这种执着,不管在哪个时代,都让人佩服。
而且他的诗,不管过多少年,都能戳中人心。你有没有过“找一个人,却找不到”的感觉?那就是《寻隐者不遇》;你有没有过“看着风景,想起以前的事”的感觉?那就是《秋风吹渭水》;你有没有过“想躲起来,不用管烦心事”的感觉?那就是《题李凝幽居》。他写的不是唐朝的事,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遗憾、怀念、向往、无奈。
所以,不是贾岛的诗有多好,是他的诗里有“我们自己”;不是“推敲”的故事有多精彩,是这个故事里有“我们都需要的较真”。
现在再读“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不会只觉得是一句诗了——你会想起那个骑驴的书生,想起他跟自己死磕的样子,想起为了一件喜欢的事,也曾这样较真过。这就是贾岛留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不是诗,是“把喜欢的事做到底”的劲儿。